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着眼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热点研究问题,以山西省晋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态经济区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体系化;针对实际区域生态与经济要素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联系,分析阐明研究区域不同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征和经济发展区位特征,为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针对研究对象的系统特性,本研究应用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与遥感、GIS等技术,从地域分异、生态环境、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多个子层面的分析,到综合评价区生态经济特征与问题,使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化,形成研究区域生态区划的技术方法系统。本课题确定晋城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环境现状、环境承载力分布规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人文发展水平评价及生态经济区划为研究的内容:通过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反映晋城市地貌单元分布规律、自然地带分异规律、土壤资源分异规律及人类综合活动分异规律。其中地貌单元分析运用GIS技术处理对晋城市数字高程模型(DEM)处理,通过对DEM的分析及结合当地实际资料定量地反映晋城市不同地貌单元的面积与分布。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以区域生态环境调查为基础,针对晋城市的生态环境特点,从晋城市植被类型与森林资源、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三个角度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异规律。植被类型与森林资源通过对遥感图像多波段组合、影像拼接、几何精校正、影像的切割、各波段组合和分析与遥感图像解译,得到晋城市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及森林资源分布面积。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资料可获取性、区域资源特征、及众多因子对环境承载力影响作用不同等因素确定限制性指标选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分析因子和支持性指标选取水资源量因子、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因子、矿产资源量分析因子。各因子栅格赋值中分别应用了AcrGIS技术生成集水流域、地形起伏度,进行降水R值与污染综合指数的插值及各因子的栅格叠加,并通过建立环境承载力模型,揭示晋城市环境承载力的分布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主要从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社会人文发展水平两方面入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按数据可获取的最小行政区为评价单元进行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晋城地区社会社会人文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并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主成分分析法体现等距分级的特性,便于栅格叠加时ArcGIS技术的应用;聚类分析更客观地划分相似性与差异性地域单元类别。生态经济分区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晋城市生态经济区划方案。生态经济区划体系分为两级系统,一级分区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与重点开发区四类,二级分区从区域的产业结构、区位优势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划分,并对各类经济小区作了粗浅的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对策分析。本研究为晋城市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环境部门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技术支持。此外,市级的生态经济区划在山西省还刚刚起步,本研究也可以为其它县市的生态经济区划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