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应对社会风险的主要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内容的设置主要针对社会成员个人,极少涉及家庭,对社会成员所在家庭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且在当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通过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从而增强社会成员的家庭应对各类社会风险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价值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家庭视角下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了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中体现了家庭视角的相关规定,最后提出了在家庭视角下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相应建议,使其更好地保护社会成员的家庭,防范家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而更好地支持家庭的稳定发展。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家庭视角下的社会保险制度概述。此部分对社会保险制度的概念及特征、价值及功能、历史沿革等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界定了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家庭与家庭风险,并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家庭中端风险,在防范家庭支出性风险、支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所作为。第二部分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此部分梳理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体现家庭视角的规定,总结了在家庭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理念缺乏家庭视角;当前社会保险子法位阶较低,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保障对象范围较窄,较少关注家庭其他成员;保障标准有待调整,未考虑参保人家庭因素;保障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完全规避家庭风险。第三部分为家庭视角下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此部分介绍了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体现了家庭视角的内容,并归纳了对我国的一些启示。第四部分为家庭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此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我国应树立关注家庭的社会保险立法理念,体现家庭生育支持政策、保障家庭整体和谐稳定、支持家庭更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当在《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子法的立法层级,同时应制定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法律法规。要基于家庭视角完善参保和缴费制度,扩大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时建立针对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家庭连带参保制度。另外,可根据家庭的育儿情况,对社会保险参保主体制定相应的缴费优惠等措施。我国应当基于家庭视角完善待遇给付制度,可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遗属抚恤金调整为供养亲属抚恤金,制定与家庭收入挂钩的医保起付线,适度提高困难家庭工伤保险的伤亡给付标准,在失业保险中设置家庭差别化给付制度,合理扩大生育保险的待遇给付内容。
  
其他文献
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先进品格的必然,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使命的必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百年来,作为推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
革命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词,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过程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部分。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毅然扛起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大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并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此后,不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西方外来性文化的影响,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与非婚同居等现象亦大量出现,此种背景下女方同第三人发生性关系并怀孕产子亦属可能。但因该行为有悖于一般伦理道德,故过错方往往希冀于“纸包住火”,采取隐瞒真相甚而虚构事实的方法,使男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非血缘关系子女产生误认而履行抚养义务,遂发生此种真实血缘关系与现实身份关系错位的欺诈性抚养。  欺诈性抚养,既导致了基于血缘联结的亲子
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经济活跃度也越来越高,人口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转型大背景之下,我国农村原有的大量劳动力大规模迁移到城镇,这些劳动力的工作形式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第一产业,而是延伸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人口的流失导致很多农村集体土地无人耕种,大量集体土地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长期存在的客观情况,我国从中央层面不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数国人前仆后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宝藏,具有民间性、活态性、多样性等特点,对建设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与商标制度的联系等入手,结合现实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著作权与专利权的不足,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商标法保护模式的优越性,并进一步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需
学位
众所周知,司法勘验制度一直以来就是司法活动当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如今的法医学和司法鉴定正是从古代的司法勘验制度中应运而生,得到启蒙和发展。司法勘验实际上是通过,物证、痕迹的勘察以及对尸体的检验等专门技术手段,对案件事实和真相进行证明,提供依据。宋朝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多方面发展,才人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司法勘验制度的鼎盛时期。宋朝的司法勘验制度不论是在司法勘验的基础学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成果
学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少年危害社会的案件频发,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讨论之声不绝于耳,再一次将完善少年司法制度这一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危害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未来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未成年人身心普遍趋于早熟,犯罪势态相当严峻,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犯罪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犯罪的主观恶性不断增加、犯罪的手段更趋于复杂、暴力
不起诉制度自出台以来,随着实践也在不断完善更新,囿于多方面的原因,各类不起诉在实践中的应用不甚理想,我国的不起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刑罚宽缓化和案件繁简分流的国际化潮流兴盛,我国刑事制度也从以往的“严打”政策转变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加之我国刑事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其中轻微犯罪所占比例快速攀升,案多人少矛盾致使司法资源紧张,做好刑事程序的繁简分流迫在眉睫,基于此背景下,刑
自达特茅斯会议以来,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是法律与科技结合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社会成为一种风险源,在梳理法律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基础上,分析发展优点回避缺点以杜绝风险。人工智能引发了人类对于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法律规制问题的思考。  应该从伦理体系的建设层面思考对人工智能进行规制的原因,人工智能对现行民事法律与隐私保护构成挑战,相关法律制度缺位。人工智能的伦理危机有自身先天缺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