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欧债危机背景研究主权信用评级对欧元区相关国家国债市场的影响。目前,国际评级市场已经形成了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三足鼎力的寡头垄断局面,评级符号已经被广泛认可和使用,评级炸弹的威力不容小觑。危机期间,伴随三大评级机构频繁调降PIIGS等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的是这些国家的长期债务收益率大幅攀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随着危机的发展和扩散,包括德法在内的欧元区几个核心国家的主权信用也一度濒临降级命运(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已经失去AAA级主权等级),引发市场对欧元区整体经济状况的担忧,对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可谓是雪上加霜。本文较好地综合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欧元区11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2006/07/13至2012/12/31间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度数据,通过多种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主权信用评级对国债市场的影响。实证结论主要有:首先,市场对评级的变动并没有很强烈的预期;其次,在较短的事件窗口内,评级的冲击具有非对称性,即负面的评级和展望修改能够显著的影响国债收益利差,而正面的评级变动影响并不显著;再次,评级变动能够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影响主权债务收益率,并且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本身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这种溢出效应的冲击尤为明显;另外,考虑到诸如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策等的改变都会影响国债收益,引入控制变量回归,发现评级依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最后,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引入工具变量采用GMM方法得到的结果亦表明评级对国债收益利差变动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力。由此,本文认为欧债危机期间评级能够为投资欧元区国债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新的可供决策的信息。全文结尾探讨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当下,应该加强评级机构的建设和评级流程的监管,确保我国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