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I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传统方法是通过皮下静脉注射胰岛素,且需要每日多次注射,这种给药方式给病人带来巨大不便与痛苦,常常带有血糖控制不稳、病人顺应性差、频繁注射容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等缺点。胰岛素口服给药具有使用方便,病人适用性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但胰岛素直接口服后,面临被胃肠道酶降解以及肠粘膜通透性差等一系列障碍,导致生物利用度低。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相继开发了各种不同功能的聚合物用于胰岛素口服输送载体,如疏水性载体、pH敏感性载体和膜粘附载体。将这些功能载体与胰岛素相结合制备的胰岛素聚合物纳米粒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胃部损失,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提高胰岛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但胰岛素的吸收受纳米粒结构,载体性能及药物组成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胰岛素口服制剂。根据胰岛素口服给药时胃肠道pH值的差异和胰岛素吸收特点,设计并合成了一种pH敏感/膜粘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MMA-co-MAA)-b-P(AEMA)作为给药载体,采用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pH敏感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共聚形式即P(MMA-co-MAA)作为pH敏感嵌段,膜粘附嵌段为易质子化的聚甲基丙烯酸氨乙基酯(PAEMA)。P(MMA-co-MAA)-b-P(AEMA)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胶束,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较低,胶束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粒径大小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pH 2.0时约500 nm,pH 7.4时约200 nm;胶束zeta电位较高,pH 2.0时约40 mv,pH 7.4时约20 mv,具有一定的膜粘附功能。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载胰岛素聚合物胶束,载胰岛素后胶束粒径增大约100 nm,粒径大小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pH敏感性较好,载药后胶束zeta电位下降,但仍保持正电性,具有膜粘附性。体外模拟胃液和肠液释放结果表明,P(MMA-co-MAA)-b-P(AEMA)能较好地减少胰岛素在胃液(pH 1.2)中的释放,而在微碱性的肠道环境中(pH 7.4),10h胰岛素累积释放近70%。本文针对胰岛素口服给药过程中容易被胃酸和胃肠道酶降解以及膜通透性差等障碍,以化学产品工程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开发了一种pH敏感性和膜粘附作用双功能集成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作为给药载体,采用透析法将胰岛素成功嵌入聚合物胶束中,降低了胰岛素在胃部的损失量,有利于更多的胰岛素被人体吸收。因此,聚合物P(MMA-co-MAA)-b-P(AEMA)在口服胰岛素制剂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也为蛋白类药物口服输送载体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