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调查和分析小陇山地区针叶林类型、分布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从中选出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基本一致、分布面积较广的6个速生针叶林(油松、刚松、粗枝云杉、欧洲云杉、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树种(不考虑林龄)设三个N梯度,分别为:N0(对照,不施N),N1(57.8kg/hm2·a),N2(228 kg/hm2·a),以硝酸铵(NH4NO3)为氮源。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秦岭西部针叶林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N0(对照)试验中,初始C、N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以及C/N和N/P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成负相关,其中与N、C/N和N/P的相关性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与对照相比,在N1和N2实验中,初始C、P、木质素/N、C/N和N/P以及纤维素与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关方向被改变,且在N2实验中,除C、P外,其他的衡量凋落物质量的指标与分解速率的相关性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2)用凋落物分解模型y=ae-kt拟合的效果良好,在两年的分解试验中,外源氮的输入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但外源氮的输入量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因树种而异。(3)处于南暖温带和北亚热过渡地带的针叶林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在30%-45%之间。(4)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含量是波动式下降的,N、P、K含量均是波动式上升的,且C元素下降的趋势和N、P、K含量上升的趋势没有被外源氮的输入而打乱,但是外源氮的输入对C、N、P、K含量变化的幅度在不同树种和N水平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5)C元素的在不同的N处理下释放模式(油松凋落叶除外)为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N元素在N0处理下的释放模式因树种不同而不同,在N1和N2处理下均为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P元素在不同的N处理下释放模式均为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K均为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6)C/元素比与干物质残留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在大多数处理下,这种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P<0.01),外源氮的输入基本没有改变这种相关性。说明,C/元素比是衡量凋落叶分解的良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