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爱是莫里森小说中不变的主题。在《宠儿》和《仁慈》中,莫里森描述了两个疯狂的黑人母亲:一个把自己的女儿亲手杀死,一个把女儿卖给了白人。两个母亲都是被人们所不容的。但是,这看似畸形的母爱背后却有着母亲难以言说的伤痛。在莫里森对母爱的定义中,母亲是孩子的养育者、保护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同时母爱还具有能愈合一切伤痛的巨大能量。本文试图从母爱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种族歧视的奴隶社会的影响下,黑人母亲在艰难的生活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母爱,而母亲和女儿们如何在爱的缺失下迷失自我,最终在社区母爱或泛母爱的关怀下,身心都受到摧残的母女们如何走出悲痛,找回自我价值,重新建构自我,最终遗忘艰难的过去,开始新生活。本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者莫里森的生平和著作,其次是关于国内外学者对莫里森小说的评论现状,然后指出了本文所需要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母爱主题在这两篇小说中的表现。第一章论述了奴隶制度对母性的摧残。两个母亲亲身经受了奴隶制所带来的身心摧残。自己亲身的悲惨遭遇使她们意识到奴隶制的残忍和作为一名黑人女奴的无助。母爱的本能促使母亲要保护自己的女儿。虽然这两位母亲表达母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她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女儿远离这悲惨的生活。至此我们才能了解这浓厚的母爱。第二章分析了母爱缺失下母亲和女儿的迷失和挣扎。由于母爱的缺失和对母爱的不理解,女儿在生长过程中无法了解本民族的传统和价值,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进而心灵无所寄托。在这种情况下,女儿在寻爱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而失去女儿的母亲因为对于孩子的愧疚,也无法忘记过去的伤痛,整日生活在悲痛中,不能开始新的生活。第三章探讨了泛母爱或延伸的母爱对女儿和母亲的救赎。泛母爱是整个民族、整个社区所拥有的一种力量。在社区的帮助下,女儿找回了自我,经过自我肯定构建了自我身份。受伤的母亲也在社区的帮助下忘记难以忘怀的过去,重新开始积极的生活。结论部分指出了母爱这个主题在小说中的充分体现。莫里森借助小说控诉了奴隶制对黑人母亲母性的摧残,同时也建议黑人女性要承认并发展自己的文化身份。只有忘记伤痛,抓住本民族的文化传承,黑人女性才能主导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