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升高对三个树种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论文以开顶箱(Opentop chamber)法控制CO2浓度,在长期野外实地模拟基础上,研究三个树种资源分配模式的变化,揭示了长白山地区三个主要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叶含碳结构物质和次生代谢物(CBSSCs)含量的变化动态及植物各器官内碳防卫物质分配模式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这对预测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树木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红松和长白松针叶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生长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生长季末期稍有升高,休眠季含量较稳定。脂肪和结构性物质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生长季和休眠季中含量比较稳定。   2)CBSSCs在植物叶中的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性,CBSSCs含量在生长季变化较大,休眠季变化很小。   3)从三个树种叶CBSSCs浓度的年平均值来看,植物对高浓度CO2没有持续和明显的反应,叶内不会出现较高浓度的酚类物质和其它CBSSCs物质。   4)高浓度CO2对植株氮总量没有影响,但由于生长导致的稀释效应使得红松叶、茎全氮浓度显著降低。   5)长期高浓度CO2处理使得红松生长和光合能力都有提高,碳向酚类物质和结构物质的分配提高。由高浓度CO2诱导的植物的这种碳向防卫物质的分配格局符合生长分化平衡模型(GDBe)的预测结果。
其他文献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并与大多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真菌。菌根共生体在植物适应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
传统产业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低效率、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资源流在时空上的阻滞和耗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产业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对于产业转
百合具有独特的观赏与利用价值,其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带动了全球百合育种工作的开展。目前,国际花卉市场每年培育出数百种百合新品种,而中国作为世界百合植物的分布中心,其
反射/透射比是各种光学材料(如机动车风挡玻璃、后视镜、幕墙玻璃、各种光学薄膜等)的重要光学参数。以往这类反射/透射比测量仪器都是实验室专用,智能化、一体化程度不高,而随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专营细胞内寄生,不含线粒体,具极丝的单细胞寄生物。其中家蚕微粒子病的特异病原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严重威胁着蚕丝业的持续稳定生产。针对当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中的上下变频模块的数字滤波器组的设计和实现。实际应用中该数字滤波器组可满足软件无线电处理多频段、多模式的高速宽带信号时中心频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现今已成为适用于大尺寸有源液晶显示器/电视屏的关键器件,对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特性进行研究和建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a-si TFT器件建模,我们能
当前,电力电子应用越来越广,发展越来越快,并且存在着丰富的非线性现象。DC/D C变换器本身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由于其固有的非线性,因而变换器在一定的电路参数条件会展现出丰富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