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论文以开顶箱(Opentop chamber)法控制CO2浓度,在长期野外实地模拟基础上,研究三个树种资源分配模式的变化,揭示了长白山地区三个主要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叶含碳结构物质和次生代谢物(CBSSCs)含量的变化动态及植物各器官内碳防卫物质分配模式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这对预测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树木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红松和长白松针叶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生长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生长季末期稍有升高,休眠季含量较稳定。脂肪和结构性物质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生长季和休眠季中含量比较稳定。
2)CBSSCs在植物叶中的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性,CBSSCs含量在生长季变化较大,休眠季变化很小。
3)从三个树种叶CBSSCs浓度的年平均值来看,植物对高浓度CO2没有持续和明显的反应,叶内不会出现较高浓度的酚类物质和其它CBSSCs物质。
4)高浓度CO2对植株氮总量没有影响,但由于生长导致的稀释效应使得红松叶、茎全氮浓度显著降低。
5)长期高浓度CO2处理使得红松生长和光合能力都有提高,碳向酚类物质和结构物质的分配提高。由高浓度CO2诱导的植物的这种碳向防卫物质的分配格局符合生长分化平衡模型(GDBe)的预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