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且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后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年至2018年8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按照肾脏疾病改善全球结果(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共有1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PEA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5%。AKI三级与患者较差的短期结局以及90天死亡率相关(p<0.001;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血小板计数(OR0.992;95%CI0.984-0.999;p=0.022)、术前血红蛋白浓度(OR0.969;95%CI0.946-0.993;p=0.01)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 1.197;95%CI.1.052-1.362;p=0.006)。此回归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 0.737(95%CI,0.642-0.831),其拟合优度检验p值大于0.05。研究结论:AKI是PEA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心脏手术。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PEA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也许可以从一些低风险、低成本的围手术期措施中获得益处。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研究目的:心脏手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较为常见,且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endarterectomy,PEA)术后机械通气情况尚未有报道。本项研究目的是探究PEA术后延迟拔管(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我们对2014年到2020年于我院行PEA术的171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确定延迟拔管的截点值,拉索回归(LASSO)和Logistic回归探索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并探索PM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中,PMV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911;95%CI 1.303-6.501;p=0.009)、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 1.027;95%CI 1.002-1.053;p=0.036),术后血制品应用(OR2.911;95%CI 1.303-6.501;p=0.009),术后总胆红素水平(OR1.021;95%CI 1.007-1.034;p=0.002),术前肺动脉压力(OR 1.031;95%CI 1.014-1.048;p<0.001)和术后右心室前后径(OR 1.119;95%CI 1.026-1.221;p=0.011)是术后 PMV 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也发现,PMV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更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以及总住院花费更高。研究结论:女性、较长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较多术后血制品应用,较高术后总胆红素水平,较高术前肺动脉压力和较大的术后右心室前后径是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需要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以及对其中可变因素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减少PMV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endarterectomy,PEA)是国际公认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金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医生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多科室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患者预后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术后各种并发症给此类患者术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积极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降低此类患者围术期的死亡率以及减少住院费用。本文将对PEA术后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细胞生命周期的核心是单个亲本细胞完成基因组的复制及平均分配,最终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细胞。细胞周期即是成功完成细胞繁殖所需事件的一个周期。CDK1和PLK1作为细胞周期经典激酶,在整个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蛋白质磷酸化及泛素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体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covalent modifications,PTMs)中常见的两种类型,贯穿于细胞周期中。泛素
背景:全球约10%的医药卫生方面的支出用于负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DM的一种严重和危险的微血管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在我国,DN患者数量迅猛增加,已成为肾病科常见住院病因,同时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替代治疗的第二大病
背景: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小于10%,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家族是一类Ⅱ期代谢酶,参与异生素化合物和致癌物质的解毒作用。其中,谷胱甘肽转移酶mu-3(GSTM3)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胰腺癌中尚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同一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与对侧正常耳廓软骨组织的转录组表达谱,筛选出小耳畸形患者软骨组织中差异表达的RNAs,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非编码RNA的靶基因,通过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功能注释和分析,建立差异RNAs的调控网络。进一步筛选出可能与小耳畸形相关的转录因子和RNA结合蛋白,选择关键基因在残耳软骨细胞中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探索其在天性小耳畸形发病
背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致敏,共刺激因子存在的条件下,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5,IL-4,IL-13,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成熟,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IgE合成,进而导致IgE交联和肥大细胞活化引起的气道炎症。目前临床上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重症或难治性哮喘加用抗IgE(奥马珠单抗)治疗,中性粒细胞为主型辅以白三烯调节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了实现支气管哮喘的个
肥胖是跨越世界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全球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肥胖是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癌症、骨关节炎和心理障碍的独立性风险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明确其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肥胖发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和评价多是在啮齿类动物上进行的,由于种属关系,啮齿类肥胖动物模型很难真实反映人类肥胖疾病进程。因此,寻找和创制与人类肥胖相似的动物模型备受关注。树鼩是灵长类近亲或低等灵长类动物,在人工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可造成季节性流行和世界大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当带有全新抗原性的动物源流感病毒从禽跨钟传播至人,极有可能造成全世界流感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取决于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因此,阐释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机制是研究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关键所在。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主要表现在病毒吸附、病毒vRNP的核质转运
第一部分肝母细胞瘤可能相关基因的鉴定与筛选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性研究肝母细胞瘤的基因特征,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与筛选出可能与肝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方法GSE131329和GSE81928均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应用R软件Limma软件包对肝母细胞瘤与正常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用加权基因相关网络分析对2组基因网络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分析,Cytoscape用于可视化和选择关键基因。关
研究目的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探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辅助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摆位的效果,评估其相对传统激光线体表标记摆位的改善程度。第二部分探究了 OSMS结合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其中包含对DIBH摆位精准性的验证;对D
研究背景胰腺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是预后最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高度侵袭、转移的特性以及对化疗的不敏感性,使其整体5年生存率仍不到1 0%。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十分特殊,表现为大量免疫细胞浸润,而癌细胞所占比例不足30%。近年研究表明,以TME为靶点可有效提高胰腺癌化疗的有效率,这也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在TME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