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遗产。作为一位闽南地区作家,何葆国小说蕴含丰富的区域性文化事象。一方面,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为何葆国的小说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何葆国小说创作的审美艺术追求、创作风格,甚至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何葆国为闽南区域的民俗文化的弘扬与延续做出了不懈努力,其艺术追求也为闽南区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民俗文化与小说创作规律的阐释以及艺术创作方式多样化的探寻有借鉴意义。论文主体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研究论述:第一,闽南区域多元的文化语境,以及何葆国小说创作的民俗文化视角、自身作为知识分子的创作立场,形成了何葆国小说独特的艺术诉求,何葆国小说在深层次层面关涉到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人类身份的文化寻根与定位、对于生命意识的叩问与追求等问题的探寻。第二,何葆国小说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集中体现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四个方面;何葆国在刻画小说人物形象时,渗透了闽南区域的民俗因子,使得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更加多元、立体。民俗与人物形象相互作用,肖像描写的三种表现方式、常态化行动描写与非常态的行动描写、人物语言描写的两个特点,以及人物心理描写的四个层面,这些不仅增加了闽南区域的民俗文化辨识度,拓宽了民俗文化传播与弘扬的载体渠道,而且也增加了何葆国小说的文化内涵。第三,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与故事情节建构关系紧密,一方面,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民俗与情节构成中的行动、事件、故事、情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闽南区域民俗文化推动何葆国小说情节构建,促使闽南区域民俗纠葛成为构建情节发展动力。最后,福建宁化石壁祖地与“离乡-归来”和“流亡-归来”的两种还乡模式,成为何葆国小说中典型的情节发展模式,蕴含着客家人对自我身份确认问题、生命存在问题的思考。第四,闽南区域民俗文化成为何葆国小说环境描写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闽南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宗教信仰、闽台宗教与音乐文化交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使得闽南区域民俗文化因子在小说中频繁显现,形成了何葆国小说环境描写的隐喻机制,而土楼就是突出的代表例证,闽西南地区和何葆国小说中的土楼环境,展现出土楼独特的功能与隐喻意识,共同形成隐喻机制功能,这样的尝试也为当代艺术创作出路、民俗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等深层问题提供有益的关照视角。闽南区域民俗文化对何葆国小说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何葆国小说的创作实践也为闽南区域民俗文化传承拓宽渠道。二者的良性互动,也对当代文艺创作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包括对于人类自我身份的确认问题、对于生命存在问题、对于当代艺术出路问题、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同时,何葆国小说蕴含独特的“闽味"审美品味,其包含现实生活中闽南区域独特的民俗文化中所蕴涵的地方性特征,“闽味”增加了何葆国小说艺术创作的特征辨识度,构建了其闽南区域民俗文化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