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多食性的检验检疫性害虫,在世界各地对不同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我国的辽宁、天津、山东、河北、陕西等省市均有分布,并有进一步扩散传播的趋势,严重危害了我国的林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本文首次较系统的研究了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实验种群和自然种群基础生物学的影响,幼虫饥饿和幼虫密度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和美国白蛾不同时期蛹的抗寒能力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试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桑、垂柳、法国梧桐和国槐等4种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试验种群的影响不同。美国白蛾可以在桑、垂柳、法国梧桐上完成生活史,不能在国槐上完成生活史。幼虫的头壳宽度存在差异。成虫在寄主上的产卵选择由高到低顺序为法国梧桐>桑>垂柳>国槐。初孵幼虫选食顺序为桑>法国梧桐>垂柳>国槐;不同寄主饲养的幼虫发育历期有显著差异,取食垂柳>法国梧桐>桑。蛹的化蛹率和成虫的交配率均为桑>法国梧桐>垂柳。成虫产卵量为法国梧桐>桑>垂柳。垂柳与其它两种寄主植物之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差异性显著,桑和法国梧桐之间差异性不显著。2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自然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桑、垂柳、法国梧桐、白蜡、国槐和紫叶李等6种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自然种群的影响不同。美国白蛾成虫在寄主上的产卵选择由高到低顺序为白蜡>法国梧桐>桑>垂柳>紫叶李>国槐。初孵幼虫选食顺序为桑>垂柳>法国梧桐>白蜡>紫叶李>国槐。不同寄主饲养的幼虫发育历期有显著差异,取食桑<垂柳<法国梧桐<白蜡<紫叶李。美国白蛾幼虫在国槐上不能完成生活史。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的蛹重、化蛹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均存在差异。成虫产卵量的顺序为法国梧桐>桑>白蜡>垂柳>紫叶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越冬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饥饿程度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美国白蛾低龄(2龄)幼虫短时间饥饿(1d、2d、3d)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不明显。美国白蛾中龄(4龄)幼虫饥饿2d、4d、6d使美国白蛾的历期相应增长,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都相应降低,交配率与对照之间没有差异。老熟(6龄)幼虫短时间饥饿(4d)的存活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都稍有下降,长时间饥饿(12d)的老熟幼虫有70%左右因饥饿而提前化蛹,提前化蛹的蛹体外没有薄茧的包裹。提前化蛹的美国白蛾的羽化率、交配率非常低,产卵量很少。4幼虫密度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幼虫密度过低和密度过高均对美国白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影响。密度为30头的美国白蛾幼虫的存活率最高。密度为1头、5头、10头的美国白蛾幼虫存活率在1龄、2龄、3龄时存活率较低,4龄、5龄、6龄趋于平稳。密度为1头的美国白蛾幼虫4龄之前均死亡。密度为60头的在1~4龄时变化存活率较高,5龄、6龄出现少量死亡。幼虫密度为30头的美国白蛾历期最短,其它密度的美国白蛾历期均长于密度为30头的美国白蛾。幼虫密度为5头和10头的美国白蛾的化蛹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均低于幼虫密度为30头和60头的。幼虫密度为30头和60头的化蛹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均差异性不显著。5美国白蛾蛹抗寒能力变化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蛹的抗寒能力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冬季低温的到来,其抗寒能力逐渐增强,冬季过后又随气温的回升,其抗寒力逐渐减弱。雌、雄蛹的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均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体内含水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体内总脂肪的含量却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升高而降低。经回归分析发现,从雌、雄蛹体内含水量和其SCP之间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关系(P<0.05);雌、雄蛹体内总脂肪的含量和其SCP之间均呈负相关,体内脂肪含量越高,其SCP越低,发现雌、雄蛹体内总脂肪含量均与其SCP之间显著相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