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胃气”是中医临证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张仲景撰写《伤寒论》,自始至终贯穿着重视“保胃气”的临证思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着不同的保护方法。
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来探讨胃气的涵义,胃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体正气;狭义指人体整个消化吸收功能的总称。第二部分为《伤寒论》“保胃气”思想的渊源。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河图洛书亦是以土为中心。《内经》、《难经》从中医学理论的角度对胃气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神农本草经》对仲景“保胃气”治疗用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三部分为《伤寒论》“保胃气”思想,主要体现在:“保胃气”以防六经传变;病在三阳,祛邪与保胃气相得益彰;病在三阴,保胃气是阳气来复之本;在药物的煎服及患者的调护上亦重视“保胃气”;还以胃气强弱及有无推测患者的预后转归。第四部分为历代名家对《伤寒论》“保胃气”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孙思邈把“保胃气”思想应用于养生和食疗中,并通过针灸增强患者胃气;钱乙在儿科临证中重视顾护小儿胃气;李东垣对仲景“保胃气”思想作了很大的发挥,特别擅长在治疗内伤杂病中“保胃气”;薛己和李中梓在治疗方法上重视补火生土,不但重视脾胃,而且通过温养命门之火的方式来“保胃气”;叶天士发展了胃阴学说,重视以养胃阴的方式来“保胃气”;黄元御把胃气称为中气,临证重视中土并扶助阳气,为仲景“保胃气”思想之集大成者;张锡纯在临证中“保胃气”的治疗思路更加灵活,重视药物煎服方法并注重食疗。第五部分为“保胃气”思想的现代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和价值,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疾病的流行病学,临证中重视“保胃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文章探讨了“胃气”思想的内涵,整理研究出《伤寒论》“保胃气”思想及其源流,并探讨了“保胃气”思想在现代临床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价值,为现代临床重视“保胃气”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治疗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