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长期的黄山风景区定位站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分别对小花木兰生态位、传粉生物学和种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小花木兰濒危的成因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如下: 1.小花木兰为星散间断分布,在群落中处于伴生从属地位,生存易受群落变化的影响。用Levins和Shannon weiner两指数分别计测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宽度显示:小花木兰数值大小在群落中分别为第7位和第6位,说明它利用资源状况一般,小花木兰与四照花、灯笼树等植物重叠程度较大,这可以从它们相似的生境要求得到解释,调查中发现,这几个种总是相伴而生,它们都是耐阴植物,主要生活在阴湿的水沟溪流环境中。 2.低温是小花木兰生存的一个重要保证,小花木兰主要生活在pH值为5.0左右的酸性土壤环境和水沟旁,水分也是影响小花木兰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3.年龄结构不完整,属于衰退型,幼苗储备严重不足,成为该种群更新的一大瓶颈。 4.小花木兰花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花期20d左右,单花花期一般为5~7d;盛花期为6月1~5日;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变化明显,花粉在花开时不成熟,但雌蕊已经成熟,花开后雌蕊柄伸长,约20h后下柱头依然湿润,上柱头已萎缩变褐色,再过约40h下柱头也萎缩失去活力,此时花粉成熟,花药裂开;花的柱头接受到的花粉量由下往上依次减少;花粉在散发6d后基本失去活力和萌发能力;小花木兰为虫媒传粉;其花柱的受粉率不高,自然状态下结籽率低,为13.5%,人工栽培为20.1%;外轮花被片全部去掉,结籽率下降至11.3﹪;去掉雄蕊结籽率下降至10.7%;再辅以人工授粉,结果籽率上升至25.0﹪;它的访花昆虫种类较少、访花频率低,其中蜜蜂和一种蚜科(Aphididae)小昆虫对其传粉影响较大;另外同花期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等植物对其传粉产生昆虫竞争作用;其他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阴雨、海拔等均对其传粉产生一定影响。小花木兰花期及花粉可授期短、昆虫访花频率低、同花期植物的竞争和外界不良环境等原因造成其传粉效率低下,这是其濒临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5.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种子在自然状态下难于萌发;冷湿适宜能使它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沙藏冷湿处理翌年春播萌发率良好;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散布后损失大;加上种子质量差,自身的结构让它萌发困难,造成了自然条件下小花木兰林下幼苗极其稀少,天然更新不足,使它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6.根据小花木兰生物学特征和生存现状,可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归化自然、恢复残存种群和建立离体保存基因库等措施实施保护;同时还要加快小花木兰保护规划的制定,加强小花木兰的如自然史信息、种群监测、种群生存能力分析、遗传学、生理生化、分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加速濒危植物保护的法制建设与加强公众教育,以期从根本上达到对该物种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