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生态安全由于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人类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安全状况,生态安全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人类所生存的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反之,当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一系列不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就会相继产生,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人类的生存。本文以黄土台塬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相关统计指标数据以及三个年份的遥感影像,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对黄土台塬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此外对该地区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黄土台塬区的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黄土台塬区生态安全总体变化趋势及特征。从1990年至2010年,这20年间黄土台塬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1990年至2000年生态安全恶化趋势明显且恶化速率较快,而从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仍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在生态恶化的同时由于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重建和预防措施,从而使得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出现局部好转的状态。(2)黄土台塬区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及特征。在本文的研究中用来表征生态安全状态的指标为生态安全综合安全值。以具体的生态安全综合值进行分析可知,1990年时各个县区的生态安全值较高,其中生态安全综合值较高的有渭南市的临渭区、富平县,咸阳市的永寿县等,其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8498、0.7575、0.7458,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的有西安市的雁塔区、咸阳市的礼泉县等,其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6606、0.6428。至2000年时各个县区的生态安全值相比199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例如临渭区的生态安全综合值由1990年的0.8498减小至2000年的0.8074。2010年时生态安全值较大的临渭区以及大荔县等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6997和0.6336,生态安全综合值较小的礼泉县和乾县的值分别为0.5179和0.5022,相比1990年的0.6428和0.6538减小较多。通过对整个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对比之后可知,整个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状态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安全-不安全-较安全”。具体表现为1990年时整个黄土台塬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良好,然而在1990年至2000年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态安全由安全逐渐转变为不安全;从2000年至2010年由于人类生态安全意识增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措施,所以局部地区生态安全呈现逐渐好转趋势。(3)黄土台塬区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黄土台塬区生态安全主要风险源有三大类,分别是旱灾风险源、水土流失风险源以及建设用地扩展风险源。其中旱灾为自然因素风险源,水土流失为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风险源,建设用地扩展风险源为人为因素风险源。在对黄土台塬区的生态风险的三大类风险源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得出了黄土台塬区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生态风险空间等级分布图。从图中分析可以看出1990年整个研究区处于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的面积较大,基本上可以达到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3,其次中等风险区的面积也较大,而各个县区的县城以及市级的城区是高风险区,说明在1990年时整个黄土台塬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良好,生态风险较小。2000年生态风险状况最主要的表现为大部分在1990年处于较高风险区的地区均转变为生态风险高风险区,而处于中等风险区的地区部分转变为较高风险区,说明从1990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黄土台塬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状况遭受了较大的干扰。从2000年至2010年的生态风险空间等级分布图可以看出较2000年2010年的生态风险等级降低。基于以上所得的结论,结合黄土台塬区的自然概况和社会概况提出了一些积极可行的生态安全保护措施,以期对未来黄土台塬区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