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而发展工业经济则是工业化的主题。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大规模工业化经历了60多年,特别是经过1978-1997及1998-2014两个突出的转型发展阶段,业已取得重大成果。但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工业实力还很弱,工业经济中存在诸如地区间工业发展不平衡、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等不足。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市场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这就产生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及机遇条件。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工业部门得到落实。受产业变迁规律及宏观经济形势的支配,工业经济也必须实现转型升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历史上商业繁荣,但是作为现代产业部门的工业在进入近代后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积极开展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开封工业落后状况得到较大改观。改革开放之后,在制度变革及政策支持下,开封工业发展较快,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工业对当地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但其综合实力一向很弱。近几年开封经济增速放缓,工业贡献下降,工业实力不强问题暴露。新常态下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地市竞争趋于激烈。研究开封工业发展史,发现工业经济中的不足,基于开封实际探讨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对确保开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古都复兴具有理论和现实必要性。按照详今略古原则,首先从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角度粗线条勾勒建国以来开封工业转型升级历史变迁概况,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运用长时段理论分析,认为开封处于典型的内陆中原农耕区,而且不属于突出的资源型城市,这决定了其工业不够发达。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两阶段中开封工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结合长时段理论的局势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改变了开封工业的落后状况,但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工业化进程,而其后的市场化改革大大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发展速度加快。其次,运用工业化阶段理论、偏离-份额法和五率分析法研究了开封工业发展现状,明确了转型升级方向。开封处于工业化中期且工业化水平不高,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偏离-份额法分析表明,开封工业分行业结构基本合理但不够均衡,传统优势产业地位不稳固,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充分,部分行业在河南省内有一定竞争力,但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并且趋于下降。通过对五率的分析发现开封工业要素生产率较低且增长状况不佳,工业发展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开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是从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主要方向是生产高技术化、智能化和节能化、产品高端化和特色化。再次,依据前述研究确定开封工业转型升级的两大路径:一是工业结构的巩固与提升,包括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二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与文化资源的运用增强工业竞争力,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工业,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工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最后对开封工业转型升级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实施适度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产业集聚区软硬件建设,强化转型升级资金支撑,利用自贸区优势发展外向型工业,深化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互联网+”“文化+”双战略,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品质量提升,构建并延伸产业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