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批判理论并不是一个时新的话题,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还处在它的最初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已经展开了相当的研究,但欠缺全面系统的探索,继续展开这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一是依借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视角可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整体性认识,打破多年以来前苏联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板块模式,衍生出时代亟需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话题,奠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新境界;二是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可以实现对传统思维模式的突破,既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现有成果,又契合时代亟需的社会批判需要,有利于拓展符合时代的话语主题;三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使我们在借鉴和吸纳西方当代各种社会理论时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阵地,而不再局限于先前的简单接受和拒斥,同时也使我们不会在众说纷纭、繁复多杂的论说中失却自己前行的方向。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靠近现实生活,比具体的社会科学更具有时代思考的深度和立意。二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性地延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拓展对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追问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性危机,超越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狭隘视界。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方法,就是把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过程与它的实践历史过程辨证地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紧密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运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同时联系我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通过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来思考我国改革和市场经济建构中所引现的社会问题;坚持跨学科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重视角进行研究,力图实现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论文分为绪论和五个章节。绪论论及了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概念厘定。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有它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就理论背景而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诞生于富含批判精神的时代与国度。无论是家庭的熏陶还是早期的生活历练,都为马克思批判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德国哲学的批判传统对马克思的影响更大,马克思的成长历程深受德国批判哲学的锤炼;同时,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诞生于呼唤它的特定时代。就理论的本质和变革意义而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是第一次真正走进人类社会历史的批判理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历经艰苦卓绝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在不断扬弃、批判的基础之上最终走向它成熟的季节,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完全迥异于以往的社会学说和理论,在方法论、价值观、理论旨趣和创新度上无一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表征。第二章阐释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社会理论和人的生存状态展开批判,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整体,实现了对社会批判理论内涵的基本建构。马克思社会批判首先是从宗教批判开始的,他在宗教批判中看到了进行哲学批判的极端重要性,在哲学批判中得出了研究现实问题的必要性,最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找到了构筑整个理论大厦的支撑点,得出了颠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结论;在对经济基础的基本构成——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次完全、彻底的批判之后,马克思既肯定了这个社会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也揭示了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原理,找到了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灭亡的基本力量和途径,阐述了替代它存在的新的社会模式。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批判的视野中阐释了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动力理论和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在社会历史中第一次找到了现实的人的存在,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存在。马克思在社会批判的视野中看到的人是社会的人、是不断进行自己实践活动的人、是不断创造自己历史和解放自己的人、是不断创造自己历史和解放自己的人民群众。第三章论证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方法。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有五。一是彻底性,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逻辑辩证法的完整结合,展现了它批判旧世界、超越旧学说、颠覆旧制度、缔造新社会的彻底性;二是价值性,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彻底性承载在无产阶级这个历史主体之上,展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缔造新社会、创造新历史的价值特性;三是实践性,无产阶级是最具有历史革命性的力量,它的使命就是将具有彻底性的社会批判理论贯彻于社会历史活动之中,实现旧制度的颠覆和新世界的缔造,以此展现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实践特性;四是整体性,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完全融合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之中,理论自身的构成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展现了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整体性;五是开放性,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具有历史延展的开放性,它承纳着一切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走向自己的新生和布展。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方法有五个,分别是理性批判、异化批判、辩证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最初构成到自我超越的发展进程。其中,理性批判是马克思最初借助的理论工具,异化批判是马克思在社会批判转折性阶段所借助的理论工具。理性批判方法和异化批判方法都是马克思不成熟时期不成熟的理论工具,折射出他思想发展的历程,但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历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辩证批判和实践批判凝结着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核,标志着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路径,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成熟的里程碑,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由此奠基了它系统性的构成。自我批判方法的总结和运用是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和认识境界的自我超越。第四章论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和背离。西方马克思主义各个流派中的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传接和承继关系较为明显,在理论上的延展和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更具有直接的血缘关联,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批判精神的传承和社会批判方法的运用上,并以此折射出它时代的发展形式。但在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演绎了自己的背离路径。总体而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理论构成几乎都遭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指责和诟病,但主要集中在社会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理论构成等几个方面。第五章探讨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继续批判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并成为认知社会主义重大实践课题的理论工具,同时为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批判的依据和理论支持。首先,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并不能保证它彻底的进步,而资本主义的进步不可能消解它根本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证明了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其次,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下,社会主义革命获得其独特的认知效应,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时代拓展也使得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改革和发展等重大课题获得了新的认识,为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活动不断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再次,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在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上也彰显了其时代价值。以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为理论武器,探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缓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对策,缓解人与自然紧张的关系,积极反思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