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业的稳健与否事关我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我国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但是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却令人高度关注。如何表征其脆弱性,脆弱性程度如何,其深层次原因何在,应如何治理,这对于在WTO框架内将直面国际银行业激烈竞争的我国银行体系来说意义重大。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开放转轨经济下银行脆弱性这个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为对象,试图将银行体系脆弱性概念、理论、机制和对策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对我国谋求银行体系稳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论文从总体上论述了银行体系脆弱性。明确定义了银行体系脆弱性,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银行风险与银行体系脆弱性、银行危机的关系,指出这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从四个不同的方面,重点分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生成机制。从银行、企业、信息经济学及银行挤兑角度分析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内生机制;从金融自由化、市场结构与竞争、存款保险、贷款竞争等角度分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机制;从金融熵及金融制度结构变迁角度分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动态演化机制。 论文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资产收益率和不良资产率入手,阐述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现状。通过以金融不稳定预警体系指标的定性分析及以核心指标CMAX_t法的定量分析,测度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套由三组17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集了我国1985-2003年间19个年度数据,利用Logit模型做出计量实证分析。通过对结果的研究,指出: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成因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性风险,更突出表现为转轨时期特有的制度性风险。 在前面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成因。首先从组织体系、信贷市场和监管体系三个方面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现状进行制度分析;其次,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和非正规金融等角度阐述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具体对策建议。其中,就当前所面临的巨额不良贷款问题,提出了民营化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以期持续弱化银行体系脆弱性,维持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