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导致大量耕地流失;同时,农村建房不断侵占农地,农村居民占用地面积大、布局散乱的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也日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研究,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既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化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条件、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数量结构利空间布局上都不同于其他地方,其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合理规划和严格管理,居民点用地体系松散,人均用地理大,基础设施差,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平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构成了制约和限制,因此,急需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进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以典型丘陵地区-重庆市及其市属各区县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重庆市1999-2007年以来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呈现出的几个问题做出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综合应用景观软件Fragstats3.3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深入分析了近20年间重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综合采用了定性、定量等方法,建立了重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评价体系和区县级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级体系,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初步探索,针对其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来源,对其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做出了预测,从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保障措施。最后,本文经过研究认为重庆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景观空间变化是在恶性发展的,且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大的相关关系。本文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