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邻氨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为协同第二配体,与氯化铕、氯化钇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邻氨基苯甲酸-2,2′-联吡啶-铕钇异多核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配合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光谱。在345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并探讨了荧光增敏机理。由元素分析数据推测出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式为(EuxY1-x)L3L′(其中L为配体邻氨基苯甲酸,L′为另一配体2,2′-联吡啶,x=0.1,0.3,0.5,0.7,0.9。),元素分析数据分析表明,稀土离子Eu(Ⅲ)与邻氨基苯甲酸、2,2′-联吡啶进行了定量的配为螯合作用;红外光谱数据表明,邻氨基苯甲酸中的羧基和氨基均与稀土离子Eu(Ⅲ)发生配位,联吡啶中的氮也与稀土离子Eu(Ⅲ)发生配位;紫外吸收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来自于相应配体的吸收传递,由于配体最低激发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匹配程度好,能量得到有效的传递,大大加强了稀土离子Eu(Ⅲ)的特征荧光发射;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则表明,不发光的Y(Ⅲ)对Eu(Ⅲ)的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当钇的含量为50%时(mole含量),增敏作用最强。为了能使邻氨基苯甲酸键联到聚苯乙烯的大分子的侧链上,本试验重点研究了侧链带有邻氨基苯甲酸的聚苯乙烯的制备过程,为最终制备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奠定了基础。首先以对羟基苯甲醛的钠盐为亲核取代试剂,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实施了大分子氯甲基聚苯乙烯(CMPS)的亲核取代反应,将氯甲基聚苯乙烯先转变生成侧链带有醛基的聚苯乙烯。考察了各种条件对大分子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如有机溶剂的极性、催化剂种类与用量、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并根据相转移催化机理与相关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转移催化体系可成功地实现聚苯乙烯大分子的功能化转变。通过相转移催化亲核取代反应,可顺利地将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上的氯原子得以转化,制得侧链带有醛基的聚苯乙烯;在本研究体系中,溶剂的极性越强,负离子反应活性越强;催化剂季铵正离子的亲脂性越强,相转移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同时发现当催化剂浓度较低时(对羟基苯甲醛摩尔百分含量的5%),四丁基溴化铵(TBAB)比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的催化效果好,而当它们的浓度较高时,则催化效果CTAB明显较TBAB强;另外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对催化反应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侧链带有醛基的聚苯乙烯的基础上,使侧链带有醛基的聚苯乙烯与邻氨基苯甲酸,在均相中发生席夫碱(Shiff base)反应,制备侧链带有邻氨基苯甲酸的聚苯乙烯。实验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80℃条件下反应,可顺利地发生席夫碱反应,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最终制备了侧链带有邻氨基苯甲酸的聚苯乙烯,为进一步制备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