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低温胁迫对格树的生理生态影响,本文以引种的五彩柊树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了冬季自然低温与人工模拟低温两个处理下格树光合生理、膜透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UG)、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格树在冬季不同月份的光响应曲线不同,表现在其光合特征参数也不同。进入冬季后,随温度的降低叶片α升高,LCP、LSP均降低,说明在适应低温过程中,格树提高了对弱光利用能力,这对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维持一定的光合能力有所帮助。(2)两个低温处理下,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均随温度降低度而增大,丙二醛含量也在显著提高,表明低温使格树细胞膜结构破坏,胞内组分外渗,代谢紊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可作为单一的鉴定柊树抗寒性的指标。(3)把人工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曲线结合Logistic方程,求得柊树半致死温度为—14.2℃。近年来,南京极端低温不低于—10℃,因此把柊树引种到南京地区作为园林栽培树种,不易受低温危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在自然低温与人工低温两个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叶绿素cha/b随温度下降而降低;POD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冬季自然降温中呈上升趋势,但在人工低温中起伏变化。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格树来说,可溶性糖含量、MDA、POD、叶绿素含量亦可作为其抗寒性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