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根本。它作为农民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规避各类社会风险的最后防线,承担着生产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急速发展,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城镇化、工业化也随之诞生。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拔地而起,必然导致大批农民被分离出土地。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了基本且持久的经济来源,迫于生计他们中的很多人进城务工,但由于缺乏非农技能,只能从事技术含量和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强度大、危险性又高的职业。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根深蒂固的二元用工机制。由于“身份”限制,这些低酬高危职位的雇主通常不与进城务工的失地农民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致使他们在随时可能失业的同时,又无法像正常的城镇劳动者一样享受城镇社会保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种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这就导致了失地农民群体既无法融于城镇社会,又流于农村田地之外,形成“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现状。由此产生一系列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了失地农民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可忽视的矛盾。虽然我们知道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经济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而部分失地农民的产生是该演进过程中无法规避的历史现象。但我们同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全面惠及13亿人民的小康社会,整个过程的推进不能以牺牲超过人口总量一半的农民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本文以辽宁省锦州市城市化建设以来,开发区政府处理发展与稳定、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基础,以锦州市开发区失地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级访谈、问卷调查、政策文献搜集等多种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具体调查了开发区情况各异的三个典型村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保障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自己对该地区失地农民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及对策。全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现阶段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为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及相关概念;第三至五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分别介绍了锦州市开发区的自然概况、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呈现并分析调研结果,并结合调研成果,指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章论述结论、分析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