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天楼最早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芝加哥,并迅速在美国流行。一个世纪后,410m高的世贸中心双子塔轰然倒塌,但并没有冷却世界范围内摩天楼建设的热情。从2004年第一栋超过500m摩天楼——台北101大厦落成到被828m的迪拜塔远远地甩在后面,仅仅用了6年。目前,世界上已建成超过300m的摩天楼共96栋,其中约三分之一伫立在中国。经调研发现,摩天楼的建设不仅在高度和数量上爆发性的增长,也有越来越多的摩天楼顶部空间开始作为公共空间使用,如观景台、酒店大堂、空中俱乐部等。当前学术界对这类新兴、特殊公共空间的专题研究相对匮乏,但对于摩天楼顶部公共空间设计规律的总结对于未来摩天楼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丰富深具现实意义,尤其对于长久以来“快餐式”发展的中国城市建设更加必要。然而,摩天楼是一个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而变化的概念,因此对摩天楼定义对于论文的研究的界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摩天楼普遍认同的精神内涵,并借助世界权威高层建筑研究机构——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协会(CTBUH)关于“supertall”建筑的界定,本文的摩天楼定义为富有“崛起”、“自强”精神内涵且高度超过300m的建筑。本文将以南宁恒大国际广场项目主楼(高320m)顶部酒店大堂及中庭设计为基础,在对目前世界上超过300的摩天楼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垂直城市及城市设计理论、公共空间场所理论以及可持续建筑理论的角度,对摩天楼顶部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功能、形态、内部空间以及相应的生态可持续设计展开讨论,并进行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