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乏力、投资效率下降,消费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主引擎”,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然而,我国城乡消费存在较大的鸿沟,农村地区的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缓慢,这不符合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不利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成为现阶段我国面临着的重要问题。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金融在这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现如今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深入结合推进了数字化普惠金融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覆盖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居民获得金融资源的平等性、便利性以及可得性。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能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那么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探索缩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的措施与对策,以及推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从理论研究出发,本文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的概念进行界定,详细阐述了消费理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排斥理论;接着,在理论基础上重点从消费能力、消费保障、消费支付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然后,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联系;最后,结合理论与现状分析,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取2011-2018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北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水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支出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作为控制变量,运用这九个指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借助Stata.14软件对其进行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空间上呈正自相关关系,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分布。(2)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是: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第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缩小的态势,但作用于本地的效应与邻接地区的效应具有差异性;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效应还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效应更加显著。因此,在本章的最后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衡化发展,从数字普惠金融的投资环境、产业支持、金融产品、数字化基础条件以及金融教育共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