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消能减震体系的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筒中筒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地震作用下,筒中筒结构体系的内筒底部易产生塑性破坏,顶部侧移也较大。本文提出了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消能减震体系,对其减震机理和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提出了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减震体系的构造形式。通过设置内柱和板缝使内筒和外框筒成为相对独立的子结构,各自独立地承受竖向荷载;用摩擦阻尼系统连接内筒和外框筒,利用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带动摩擦阻尼器滞回运动,耗散地震能量。该结构体系能有效减少结构底部剪力,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提高结构在中震、大震时的抗震性能。   (2)研究了摩擦阻尼器的起滑力对该减震体系的消能减震效果的影响,及最优起滑力的确定方法。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起滑力在较宽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使结构基底剪力较小;在该范围内逐步增大起滑力,能显著减小结构的侧向位移。内筒和外框筒动力特性的差异是建立内部摩擦连接减震体系的前提。本文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取值范围内采用较小的刚度特征值,提高内筒刚度,既能保证筒中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侧力体系,又能使该减震体系具有更好的消能减震效果。   (3)设计了用于连接内筒和外框筒的双剪型螺栓消能节点--摩擦滑移连接装置。该装置能满足内筒和外框筒沿平面内任意方向发生相对运动的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传递内筒和外框筒的相互作用力,协调内筒和外框筒的共同工作,并能产生稳定的阻尼力。研究了该装置的构造、耗能原理和滞回运动过程,建立了合理的恢复力模型和简化分析模型。   (4)对一栋40层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进行了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消能减震体系的设计研究。经过合理的减震设计优化,在中震作用下,减震体系的基底剪力比传统结构减小36%,外框筒顶层侧向位移减小18%,内筒顶层侧向位移减小19%;在大震作用下,外框筒顶层侧向位移减小26%,内筒顶层侧向位移减小24%。   在不影响建筑物外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筒中筒结构内部摩擦连接消能减震体系以较小的代价为结构设置一道抗震防线,是一种作用机理明确,且行之有效的消能减震体系。
其他文献
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的影响也相对增大,侧向位移也迅速增加。因此控制高层建筑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成为高层建筑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
建筑结构荷载取值和荷载组合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荷载设计规范与国外荷载规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荷载取值上我国规范规定的活荷载标准值往往
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项目日常运转的中心工作,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善的,科学的技术管理,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施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爆炸方面的研究成果,拟采用钢挡板来消减坑道内的冲击波峰值超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1、根据坑道的结构特点建立有限元模
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社会基础设施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受到使用荷载及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不断出现损伤累积和功能退化,极端情况下甚至引发突发性灾难。对结构健康状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交通量增大、轴载增加、交通流的渠化等,对路面结构和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总结结构材料损伤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损伤引入张弦梁结构,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损伤对张弦梁结构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张弦梁结构的动力失效形式进行了探讨。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度越来越高,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结构下部几层需要大空间,从而导致结构竖向抗
蜗壳是反击式水轮机的重要引水部件,是水电站水下部分的主要结构,也是水电站厂房结构设计的关键。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力发展垫层蜗壳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垫层蜗壳结构形式复杂,垫层材料具有非线性特性,内水压力传递比例不易控制。尤其是随着水电站工作水头和单机容量的急剧增大,结构尺寸更趋庞大,受力条件更为复杂,结构安全和设计优化更显突出。这就对垫层蜗壳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