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性疾病,该疾病常常涉及情感、思维、感知、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SZ的临床表现包括:易激怒、冲动控制能力减退、多疑敏感;思维、情感和社会行为不协调;孤僻离群、社会功能水平下降;妄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等。在精神病医院住院病人中,SZ患者占了总人数的80%~90%以上。大量研究表明:SZ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但该病遗传模式却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复杂性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70%。目前,SZ在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多巴胺假说、5-羟色胺假说、谷氨酸假说。此外,SZ还可能与r-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 GABA)、神经肽、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第二信使等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或与这些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异常有关。新近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功能紊乱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对该系统的研究多集中在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1, CB1R, CNR1), CB1R由473个氨基酸组成,属于抑制性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国外对CNR1基因的研究较热,但结论不一,且国内还未见有关CNR1基因多态性与SZ相关研究报道。在此,我们选择CNR1基因作为研究对象。为研究探讨CNR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SZ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位于CNR1基因外显子4的两个位点rs1049353、rs12720071及内含子2上的rs9450898共三个多态性位点,通过PCR-RFL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河南汉族人群中该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其单倍型进行分析,以评价该基因和三个位点对中国河南汉族SZ的影响,为SZ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相关分子生物学依据。研究对象:病例组:351例(来自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住院部),平均年龄34.9±12.0岁,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68例;对照组选自同期健康体检的无关随机个体385人,平均年龄35.5±11.0岁,其中男性238人,女性147人。研究个体间无亲缘关系,均为河南汉族人,患者或其监护人及正常对照健康人均知情同意。研究方法:采用RFLP-PCR的方法获得基因分型结果:1)提取样本DNA并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2)设计并合成引物;3)PCR扩增、酶切;4)电泳及测序。使用SHEsis在线统计软件对所选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样本的人群代表性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并对三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及连锁不平衡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三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差异进行χ2检验,估计位点多态性对SZ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rs9450898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与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2;P=0.044)。显性遗传模式下CC和CT/TT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3),加性遗传模式下CT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8),具有统计学意义;隐性遗传模式下各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rs1049353位点G/A与rs12720071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遗传模式分析结果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性别分层分析rs9450898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08,P=0.021),有统计学意义;rs1049353和rs12720071两位点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性别分层分析结果三个位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倍型分析显示T-G-A单倍型在患者组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CNRl基因rs9450898位点与河南汉族人群SZ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具有T等位基因(或CT/TT基因型)的河南汉族个体发生SZ风险降低,T等位基因起保护作用,该作用对男性的影响更为明显。2.CNR1基因rs9450898、rs1049353和rs12720071三个位点的T-G-A单倍型与河南汉族人群SZ的发生呈负相关,能降低发病风险,属于保护单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