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报道中的心理阐释研究——以《南方周末》犯罪报道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basi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社会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事件频发,促使各媒体和社会大众对心理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新闻报道、电视新闻节目中,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心理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以心理阐释的面目出现。“心理阐释”即新闻报道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本文仅就犯罪报道中的心理阐释进行专门研究。犯罪报道中的心理阐释以犯罪心理学知识为依托,对犯罪人人格、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等进行分析,揭示了犯罪行为的来龙去脉,并对心理问题进行了疏导,使报道严谨、深刻、专业。  本文结合在犯罪报道领域具有典型性的《南方周末》的犯罪报道,以犯罪心理学知识为依托,使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对犯罪报道中心理阐释的结构和方法进行了探析。从犯罪人人格、人格形成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和心理疏导等五个方面具体剖析了犯罪报道是如何对犯罪行为进行心理阐释的,并总结归纳出了报道中进行心理阐释的五种方法:由犯罪人直接陈述犯罪心理、通过报道犯罪人神态行为语言来表现心理、通过挖掘犯罪人环境背景来分析人格、由专家警察从专业理论出发对犯罪事实进行解读、通过多方的采访以及组合报道来对犯罪行为进行全面阐释。同时,在研究中发现,犯罪报道中的心理阐释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最后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以后做好犯罪报道中的心理阐释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在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以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模式也正在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
本文梳理了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理论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即大众媒介与社会心理,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控制,大众媒介与“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性地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