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虫媒病毒,其感染可引起以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为主要特征的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在少数感染者中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因素的改变、人类活动及迁徙,CHIKV传播范围呈扩大趋势。尤其是东中南非型(Eastern/Central/Southern African,ECSA)基孔肯雅病毒在2004年暴发流行后,进化出印度洋分支(Indian Ocean Lineage,IOL),CHIKV获得了适应性突变(A226V),使其可在分布更广的白纹伊蚊中大量复制,从而导致了亚洲地区的普遍流行。近20年来,CHIKV从非洲大陆迅速扩散到亚洲、美洲、欧洲等地,造成数百万人感染,上千人死亡,已成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获批的可用于人类的防治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究目的(1)确认CHIKV不同亚型不同毒株之间在细胞侵入、复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鉴定出造成CHIKV致病性差异的关键蛋白和氨基酸残基;(2)试图从细胞和动物模型两个层面探明病毒基因变异影响CHIKV细胞侵入、复制和致病的机制,为CHIKV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1)根据Gen Bank公布的CHIKV不同毒株的c DNA序列,对ECSA型(Ross,Ross-low-psg)及ECSA型IOL分支(LR2006-OPY1)进行病毒全长基因组构建。通过相邻片段酶切、连接获得CHIKV基因组全序列,在其5’端引入T7启动子序列,在3’端引入Poly A结构和Not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整个序列插入p UC18载体,获得含有完整CHIKV基因组的质粒。通过体外转录、转染的方法,在293T细胞中表达病毒蛋白,用转染上清感染Vero细胞获得拯救CHIKV病毒。(2)采用反向遗传技术,在感染性克隆的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即ns P4及C基因之间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使用插入了报告基因的CHIKV感染Vero细胞,可以根据荧光强度和面积变化判断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效率,比较不同毒株之间的复制动力学差异。(3)在感染性克隆的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之间插入Nano 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使用插入了报告基因的CHIKV感染小鼠,利用活体成像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小鼠体内在荧光素酶作用下产生的辉光型信号,根据发光信号的位置初步判断病毒侵袭小鼠的主要器官和组织。(4)将Ross株和LR2006-OPY1株的结构基因相互置换,观察置换后的重组病毒及其亲本病毒噬斑大小的变化;将Ross株的ns P1-4和E1-3基因分别替换为Ross-low-psg株的相应基因,比较置换后的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对小鼠的毒力变化。鉴定出造成CHIKV致病性差异的关键蛋白。研究结果(1)建立了CHIKV反向遗传技术,获得了CHIKV感染性克隆,并拯救Ross株、Ross-low-psg株(以下简称Ross-low)、LR2006-OPY1株(以下简称LR2006)病毒及表达Egfp报告基因(Ross-Egfp、LR-Egfp)、Nano 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oss-Nano Luc、LR-Nano Luc)的病毒。获得了LR2006结构基因置换的Ross株(Ross-LR)、Ross结构基因置换的LR2006株(LR-Ross)、以及Ross-Low株单基因置换的Ross株(Ross-E1、Ross-E2、Ross-E3、Ross-NS2、Ross-NS3和Ross-NS4)。(2)含Egfp报告基因的病毒与亲本病毒相比,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噬斑大小、小鼠致病性无显著差异。(3)Ross-Egfp与LR-Egfp感染Vero细胞,感染后约12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R-Egfp感染的细胞开始出现荧光。感染后约18h,Ross-Egfp感染的细胞开始出现荧光。空斑实验中,感染后48h,LR2006株形成较大的病毒噬斑,而Ross株形成相对较小的病毒噬斑。在置换了两种毒株的结构基因后,LR-Ross与亲本LR2006相比形成了较小的空斑,而Ross-LR与亲本Ross株相比形成了较大的空斑,且与LR2006株空斑大小相同。以上结果表明CHIKV结构蛋白影响了病毒在细胞中的入侵、复制过程。(4)应用拯救病毒建立小鼠模型,Ross-Nano Luc和LR-Nano Luc滴鼻接种6周龄C57BL/6小鼠,Ross组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出现脑部发光信号,LR2006组始终未观察到小鼠脑部发光信号。Ross组小鼠出现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并出现死亡;LR2006组症状较轻,仅体重下降,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上结果表明,Ross株更容易侵犯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嗜神经性,也是致小鼠死亡的致病性的主要原因。(5)Ross株和Ross-Low株滴鼻接种6周龄C57BL/6小鼠,两组小鼠均在感染后7天出现体重下降,Ross组在感染后第9天出现死亡,Ross-Low组未出现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重轻微下降后逐渐开始恢复。Ross组和Ross-Low组小鼠在14天内的生存率分别为50%和100%,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异(P<0.05)。(6)Ross各型突变及Ross、Ross-Low分别感染Vero细胞,其中Ross-E2产生了有别于亲本Ross株的大空斑,其余Ross-E1、E3、NS2、NS3、NS4均为和亲本一致的小斑。而在动物实验中,滴鼻接种6周龄C57BL/6小鼠,Ross-E2、NS3毒力降低,感染后14天生存率为100%,且E2未见明显发病症状,体重变化趋势与Ross-Low组大致相同,与Ross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突变虽有部分毒力下降,但仍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有小鼠死亡。以上结果说明,CHIKV E2蛋白影响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效率,同时对小鼠致病性尤其是神经侵袭性有关键作用。结论综上,本课题建立了CHIKV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了CHIKV神经侵袭性的小鼠模型,初步确定E2蛋白对病毒入侵细胞、复制、以及对小鼠的致病性的关键影响。对于研发抗CHIKV感染与致病的干预策略以及药物疫苗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纯西药与针药联合两种降压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的疗效,评价针刺治疗的降压效果及对肾气亏虚症状的改善水平,为临床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对心脑血管类疾病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功效。丹参酮类和酚酸类物质是丹参的主要药用成分
目的自从二尖瓣替换手术开展以来,在人工二尖瓣假体植入时,其有时其下半部不易被手术医生完全直视,所以术者无法看到垫片是否翻转,因此无法保证处于准确的位置。我们设计了一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钢结构由于具有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被大量应用于现代建筑。但由于其材料高强轻柔的特性,导致钢结构的结构阻尼比较小,特别是高层钢框架结构在受到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振动,结构容易发生疲劳损坏、局部失稳甚至造成结构整体的倒塌。由于振动会给结构的正常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高层钢结构的振动控制已成为高层钢结构设计的重点。针对楼面阻尼器对
在真空科学、深空探测、石油化工及贸易运输等领域,容积的测量至关重要。而现有的测量方法中称重法的测量过程复杂、耗时长、仪器成本高,膨胀法需要制造多种规格的标准体积、弛豫时间较长、占用空间大,其他测量方法面临精度不高、受气体种类限制等问题。本文基于固定流导元件的分子流特性和动态差压衰减法对容器进行容积测量研究,固定流导元件以阳极多孔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AAO)为基底,利
精确模拟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对于提高电机、变压器等电工设备的效率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一维测试方法仅考虑了单方向的磁化特性,忽略了介质的各向异性,这与实际工
蓝莓作为新兴的经济林树种,其栽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蓝莓菌根便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认为其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从大兴
化石燃料的日益耗竭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使世界各国重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其它清洁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其中,通过电化学过程来获取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装置克服了太阳能和风
随着主动装甲、高能电子枪、航天车辆动力系统、心脏除颤器、先进的电动飞机等新领域的发展,对脉冲功率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要求脉冲的输出电压(或电流)达到100 k V(或100 k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实现高功率密度、轻量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轨道交通采用的单相电网供电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在牵引系统中间直流环节引起电压二次脉动。通常在直流侧并联无源LC谐振支路消除该脉动,但大大增加了牵引变流器的体积、重量。顺应现代化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取消二次谐振环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针对无LC谐振环节的牵引变流器展开研究,目标是使该变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