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南襄隘道”地处中原南襄盆地,纵跨鄂西北、豫西南,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南北居中、东西则正的特殊优势区位条件,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是中国古代及近代最为活跃的的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动脉。在对古“南襄隘道”历史地理背景分析基础上,确定以商业空间及其典型建筑类型即会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南襄地区明清时期城镇为主要调研范围区域,对商业活动、城镇商业空间形态、历史文化以及会馆建筑分布、会馆建筑建造技艺的融合和差异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首先,本文通过对古“南襄隘道”文化路线上城镇商业空间形成基础、历史形成演变以及大量明清时期会馆建筑的考察和分析,由中外传统商业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入手,从区域、城市、建筑三个尺度,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的领域,归纳总结古“南襄隘道”上商业空间的特征性形态。分析区域商业空间等级及其“双核放射”的分布特点,总结商业群体空间形态特征。以江河转运、船马联运的商业空间模式进行城镇商业空间分型研究,通过对具体城镇的实际分析,又将其细分为商治分离模式、趋水拓展模式、水系限定模式、内城外郭模式的商业空间形态的具体模式类型;总结南襄隘道地区城镇内部商业空间所具有的意向特征,包括城市与商业空间布局、功能特征、生长特征、节点空间特征,在商业空间实体类型中提取以会馆、码头、街市、街屋为代表的具有商业活动特点的物质商业空间类型。其次,本文对会馆这类作为古代南襄地区物质性商业空间与其社会属性叠加的商业建筑类型。从会馆的兴起原因、职能及分类入手,探讨其在南襄地区的形成基础;根据现存会馆建筑和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的会馆总结会馆建筑在南襄地区和城镇内部的分布规律;以现存会馆建筑、会馆聚集市镇实例为分析对象,从空间组合特征、单体造型特点、建筑装饰艺术分析其建筑特色。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南襄地区商业空间蕴含的以地域经济为基础的重商文化,以转运特征为基础的船马文化,以南北融合为基础的会馆文化。本文以丰富的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以史籍检索与社会调研为参照,梳理筛选,去粗存精,对于揭示古“南襄隘道”上南北交流语境下的城镇商业空间在所处时空背景下动态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对地区会馆建筑的研究以及保护利用将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