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名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其原意为“无器质性改变的溃疡样症状”。至1993年巴塞罗那国际会议专家小组建议改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1991年荷兰FD专题讨论会将其分为四个亚型:a.反流样型消化不良(RD)b.溃疡样型消化不良(UD)c.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DD)d.混合型消化不良(CD)。在我国以DD型最普遍。目前仍无规范通行的FD分型诊断标准。其发病机理与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胃酸、胃肠道感觉异常、心理障碍和神经异常、年龄影响、胃肠激素和NO等有关。主要治疗手段为抗酸、促胃肠动力、抗HP、抗抑郁、胃粘膜保护剂。DD属中医“胃痞”、“胃缓”等范畴。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早饱伴或不伴有嗳气、纳差等症,多由情绪、劳累、饮食不节、受寒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现多认为DD是以脾虚为本,肝郁气滞为标的本虚标实证,表现为脾胃虚弱、脾虚胃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证型。中医采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疏肝解郁诸法,全面调整机体状态,疗效可靠且安全价廉。观察并明确中药的治疗本病的疗效,正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选用健脾疏肝、清热、行气消胀的中成药消胀片为观察药物,吗丁啉为临床对照药物,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具体如下:一、临床观察: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内二科住院病人,确诊为DD,并予中医辩证属脾胃虚弱、脾虚冒热及肝胃不和的病例。共纳入64例,,随机分配到消胀片治疗组43例,吗丁啉对照组21例。分别给予消胀片4片,Tid与吗丁啉10mg,Tid治疗,四周为一疗程,单盲观察。每周记录上腹饱胀、嗳气、恶心等主症,严格按疗效判定标准执行。 消胀片沾疗运动障曰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串为 90.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0.05卜 治疗组脾 虚胃热型的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o(<0.05卜 且 治疗组副作用的发生率、疗程结束后症状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 照组。说明消胀片具有更安全、药效持久的特点。 二、实验研究:通过观察消胀片对实验动物胃排空、小肠椎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研究其治疗运动障碍型FD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消胀片抑制了正常小鼠的胃排空,以中、高剂量组明显厌<o.01卜 同时促进了小肠椎进,以中、高剂量显著o<o.01卜 多巴胺可导致小鼠胃排空延缓,而消胀片可显著抑制这种效应(低剂量 *<o.01,中剂量P<o.05)。经消胀片治疗十天后,低、中、高剂量组胃动素水平均高于空白组o<o.01X 胃泌素水平四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十四天后,低、中、高剂量组胃液量、游离酸度较空白组明显减少…<0刀 1卜 且中、高剂量组总酸排出量较空白组减少O<0.05,P<0.of卜 以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刀 1);对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大剂量可明显增加胃蛋白酶的排出量(p<0.05)。实验结果说明消胀片可能通 过对抗多巴胺系统、增强小肠收缩起到促胃肠动力的作用。DD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能同消胀片抑制胃液、胃酸分泌、促胃蛋白酶排出、促胃肠动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