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010年微剥脱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用于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激光光束在皮肤制造以点阵方式排列的微小热损伤带。微剥脱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激光(CO2,1=10,600 nm)和铒激光(Er:YAG,1=2,940 nm)。这些远红外激光有效的使皮肤组织汽化,并在皮肤产生以点阵形式排列的微小孔道,我们将其称为微剥脱区或微灼伤区(MTZ)。微剥脱区穿过皮肤屏障,使得表皮及真皮可直接与外界接触,最终这些微小孔道通过局部皮肤愈合而关闭,且不形成疤痕。微剥脱激光目前仍是一项需大量临床研究的发展中的治疗技术。微剥脱激光可以辅助药物、填充物及其他新兴物质的经皮渗透。然而目前缺少在不引起严重副作用的情况下药物经皮渗透深度及分布范围的研究,也缺少评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后应用何种药物剂型(乳膏和混悬液)传输效果更佳的研究。因此这项实验研究主要是选择一足以使外用药物达到有效的渗透深度及分布范围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参数,及评估混悬液和乳膏两种剂型的外用药物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后的渗透效果。材料和方法:此研究包括两个独立的试验,共计64片包皮样本用于此研究。一是关于剂型选择的研究,共16片包皮样本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8片)以比较乳膏和混悬液两种剂型,点阵激光治疗参数选择能量10mJ,覆盖率20%。二是点阵激光治疗参数的研究,共48片包皮样本随机分为6组(每组8片),共6组激光治疗参数,为能量5mJ、覆盖率10%,能量5mJ、覆盖率20%,能量10mJ、覆盖率10%,能量10mJ、覆盖率20%,能量15mJ、覆盖率10%,能量15mJ、覆盖率20%,分别应用于6组包皮样本。此研究中的所有包皮样本在经过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后立即覆盖乳膏或混悬液,用塑料保鲜膜及锡纸隔绝空气与光,并将样本置于5℃的环境中保存20分钟,随后将这些包皮样本制作成冰冻切片,共64片。将切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4倍物镜下)并由一名病理学专家进行图像采集及评估。结果:通过对冰冻切片的评估发现,乳膏剂型的药物渗透可达到真皮层并且广泛分布于表皮与真皮。应用乳膏剂型组药物渗透深度的均数±标准差为1.535±0.2283,而混悬液剂型组为1.011±0.07153(p<0.01),统计学结果显示乳膏剂型的药物渗透效率明显高于混悬液。因此我们选择乳膏剂型的药物进行激光治疗参数的研究。在5mJ、10mJ、15mJ三种能量参数下分别比较10%和20%两种覆盖率对激光穿透深度和乳膏剂型药物渗透深度的影响,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种覆盖率之间无差异(p>0.05)。此外,激光穿透深度越深并不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激光产生的微小孔道是由周边凝固的细胞形成,更深的孔道是由高能量引起周边更多的细胞凝固而形成的,这些线状排列的凝固的细胞将阻碍药物的吸收[37]。考虑到较高的覆盖率可能引起患者更加明显的疼痛,副作用较多,并且覆盖率10%和20%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乳膏进行封包,点阵激光治疗参数的覆盖率选择10%。在覆盖率为10%的参数下,激光穿透深度在能量参数为5mJ时的激光穿透深度与15mJ时的激光穿透深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同样比较能量参数为10mJ和15mJ时,激光穿透深度亦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然而能量参数为5mJ和10mJ时,激光穿透深度不存在差异(p>0.05)。乳膏在激光覆盖率10%,能量分别为5mJ、10mJ、15mJ时渗透深度及分布范围的研究分析结果中显示,乳膏的渗透深度在激光治疗能量为15mJ时统计学差异最明显(p<0.01)。而在乳膏渗透深度无论是在能量为5mJ和10mJ的比较间还是能量为1OmJ和15mJ的比较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此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在经过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后乳膏剂型的药物渗透性更好。此外,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光束能量15mJ,覆盖率1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参数,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药物在真表皮的渗透性,而且副作用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