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产瘫后肩关节内收、内旋功能受限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介绍一种背阔肌-大圆肌肌腱移位、肩关节前路松解的手术方法,总结其疗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研究方法:自2006年2月-2013年8月之间采用大圆肌及背阔肌移位、肩关节前路松解术治疗6例产瘫肩外展、外旋受限患儿,年龄16个月-16岁,男3例,女3例;其中左侧5例,右侧1例。所有患者从生后至本次就诊均未行臂丛神经探查和神经功能重建,但其中1例于本次术前9年行肩胛下肌止点延长术,因外旋无力就诊。手术指证:患儿6个月以上,明确诊断为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性肩关节内收、内旋挛缩,无外旋功能;三角肌肌力、背阔肌肌力4-5级,存在明显肩关节外展、外旋障碍。术前记录肩关节被动外展、外旋角度。肩外展角度测量上臂内侧与胸侧壁之间角度;肩外旋角度测量前臂尺侧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肩关节功能采用Mallet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2个月。术前肩关节外展平均56.67±36.70°,术后肩外展143.33±10.33°,提高86.67±35.59°(范围50°-140°)。术前肩关节外旋0°,术后肩外旋75.83±19.08°提高75.83±19.08°(范围45°-90°)。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2。术后Mallet评分(本组未测量“手到背”),正常Mallet评分总分为20分,本组术前Mallet平均评分8.33分,术后平均16.5分。其中2例患儿“手到颈根部”仍较困难,但其余4例完成此项动作容易。结论:本项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Mallet评分证实,在肩关节被动外展、外旋90°位,将背阔肌-大圆肌联合腱无张力沿小圆肌肌纤维走向编织缝合可以达到延长背阔肌-大圆肌肌腹的实际效应;同时,由于小圆肌抵止于肱骨大结节,可以充分发挥动力肌的外旋效应。而且,由于移位的动力肌无被动牵拉,其肌纤维呈正常静息状态,避免了将背阔肌-大圆肌直接缝合于大结节所产生的内收效应。本项研究证实,对于恰当选择的病例,背阔肌-大圆肌联合腱移位于小圆肌,结合关节外软组织松解可以显著改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的肩关节内收、内旋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