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与静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却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中,这种物理状态上的动与静,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便是以动写“静”、静以载“动”,从画面中所传递出来的“动”与“静”,渗透出文人墨客对于山水隐逸情结的追求。本论文首先从“动”与“静”的关系入手,解释“动”与“静”的意思,“动”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规则的行走,表示运动的,是一种与“静”相对的状态,“动”是万物生命的升华。“静”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静止的,可以引申意为宁静、静雅等意,“静”是生命的开始。进而论述“动”与“静”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山水画家喜欢以“动”和“静”来营造画面的意境,不光是源于对画面美感的追求,还有对人生感悟的体现以及超脱于自我之上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然后以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和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卷》为例,对比分析作品中的“动”与“静”。《潇湘奇观图》中的云雾为画面的主体,峰峦起伏,浓翠的层林和屋舍被薄雾笼罩着,云雾时而疏淡,时而浓厚,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在《溪山无尽图卷》中龚贤通过积墨法墨色之间的变化由淡到浓的慢慢叠加,以此来传达出树木的纹理和神韵,来塑造山石丘壑的质感,使之具有静穆沉雄之势。画面中有“动”则必然有“静”,笔者以中国传统思想认知里“动”“静”关系为纽带,进而分析米友仁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以动写“静”和龚贤作品里的静以载“动”。接下来再比较分析米友仁和龚贤作品中的意境。从创作背景、章法布局和笔墨意趣三方面来分析出作品的外在表现手法,从“寄兴游心”和“格高思逸”两方面总结出作品的内在精神指向。最后总结出中国山水画艺术中“动”与“静”无论是反映于画面中,还是作用于创作过程中,它们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动”与“静”不只是画面中所呈现的节奏与韵律,还有山水画所具有的永恒沉静的品质和创作者对于生命的内省和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