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这个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最初是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而发展起来的新概念,目前已经在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光学生物标记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年来,随着量子点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多样的量子点制备方法。由于量子点自身独特的光学性质,使得它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筛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中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量子点的概念由来以及量子点的一些重要性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了许多专家学者前辈们的研究经验,着重研究了利用不同方式合成纳米颗粒的利弊,并最后选择高温有机金属法,且利用非配位性溶剂合成了尺寸分布和荧光效率都很优良的CdSe量子点。同时也从反应动力学出发,探讨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对合成CdSe量子点的影响,总结了合成所需的最佳溶剂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并最终证实了量子点生长速度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增涨递减,以及通过对配位体浓度的调节,控制其成核情况。随后,为了增加量子点的化学稳定性和量子效率,采用三种不同性质的包裹层材料分别对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并通过实验表征分析了每种结构的核壳层量子点的利弊。最后又采用巯基丙酸进行再次修饰,以便将量子点由油相转至水相,从而实现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结论证实,使用ZnS包裹的核壳层结构量子点稳定性与量子效率最高。而包裹CdS后的量子点转成水相后会使其量子效率大大降低。最后,通过EDC多功能互联剂实现了量子点与牛血清蛋白间生物互联,荧光标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