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猛:2006年2月底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10月超过万亿美元大关;2007、2008年增长均超过4000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19460.3亿美元,接近两万亿美元大关。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相当于2008年我国GDP的约48%。巨额的外汇储备尽管对我国经济运行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一方面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增加了对冲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问题,提高了当局宏观调控的难度。此外,巨额外汇储备由于主要货币汇率(尤其是美元)相对人民币持续贬值而大幅缩水,蒙受了较大的机会成本和风险,造成了资金资源浪费,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外汇储备成为当前宏观研究的热点问题。一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到底是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国际上存在多种测算一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方法,主流的有比例分析法、需求函数分析法、成本—收益法以及定性分析法四种。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学者们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测算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对一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当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主流测算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其次,本文将焦点转向我国的外汇储备,回顾我国外汇储备发展的历史并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存在的外汇储备的多种需求因素,运用成本—收益法和比例法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算,得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量远远超过适度区间的结论;最后,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存在较多富余外汇储备的结论,借鉴新加坡和挪威等国积极管理外汇储备成功经验,讨论分析当前我国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各种方向,认为购买重要资源,增加战略性资源储备是当前我国有效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