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肾阳不足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的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艾灸在弱精子症中的临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并且中医辨证为肾阳不足的弱精子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弱精子症患者80例分为2组,即试验组(强精片+艾灸)、对照组(强精片),每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活率以及相关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试验组36例患者平均年龄(31.89±0.67)岁,最小者25岁,最大者42岁;对照组39例患者平均年龄(30.85±0.48)岁,最小者24岁,最大者36岁,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平均病程(3.06±0.24)年,最长者8年,最短者1年;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程(2.79±0.16)年,最长者6年,最短者1年。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程进行分析,两组间患者平均病程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2.脱落情况本课题收纳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例,均因失访脱落,这5例患者均只有治疗前记录,缺失治疗后的记录,故不纳入疗效评价,最后试验组完成36例,对照组完成39例。3.临床疗效3.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16.64±6.51)%,治疗后平均PR(24.03±9.35)%,治疗前后PR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NP(35.92±11.68)%,治疗后平均PR+NP(44.09±13.44)%,治疗前后PR+NP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16.97±7.88)%,治疗后平均PR(22.00±12.11)%,其治疗前后P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NP(37.87±12.95)%,治疗后平均PR+NP(41.44±14.11)%,其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24.03±9.3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22.00±12.11)%,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NP(44.09±13.4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NP(41.44±14.11)%,两组间治疗后精子总活力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两组患者完成试验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总体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79.49%。结论:1.强精片、艾灸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弱精子症患者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总活力。2.强精片、艾灸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弱精症患者肾阳不足证的中医证候评分。3.使用艾灸并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