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主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胰管支撑管内引流和外引流的早期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包括:术后胰瘘的总发生率、临床相关(B/C)级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胃延迟性排空障碍;次要指标包括:术后总体并发症率、术后死亡率、住院天数以及再次手术率。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库(WFS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检索全部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使用胰管支撑管内引流和外引流的随机对照研究。分别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的按照开始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分析和筛选并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Manager(5.3版本)软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制表。分别对两种引流方式的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临床相关(B/C)级胰瘘的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率、死亡率、胃延迟性排空障碍、住院天数以及再次手术率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结果:共有4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满足纳入标准,共540例患者。术中行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的患者271例,行胰管支撑管内引流的患者26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 (1)4个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研究术后胰瘘总的发生情况,[RR=0.62,95% CI(0.44,0.86),P=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相对于内引流在预防胰瘘方面更加有效。 (2)3个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与临床相关(B、C)级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RR=0.47,95%CI(0.23,0.97),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与临床相关的(B/C)级术后胰瘘的预防中,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相对于内引流可以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3)2个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胰管较细(直径<3mm)的术后胰瘘的发生率[RR=0.46,95%CI(0.29,0.72),P=0.0006]。3个随机对照实验对比了残胰质地较软的术后胰瘘的发生率[RR=0.48,95%CI(0.32,0.72),P=0.0004]。两项比较结果提示在术中胰管较细(直径<3mm)和残胰质地较软的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外引流相对于内引流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 (4)3个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术后延迟性胃排空的发生率[RR=0.48,95%CI(0.28,0.23),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敏感些分析有不确定性,提示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相对于内引流在缓解胃延迟性排空障碍方面相对有效一些。 (5)2个随机对照实验对比了胰管直径≥3mm的术后胰瘘[RR=0.67,95%CI(0.25,1.81),P=0.42],术后总体的并发症[OR=0.74,95%CI(0.39,1.42),P=0.37],术后的死亡率[RR=0.76,95%CI(0.28,2.08),P=0.59],术后住院天数[WMD=0.83,95%CI(-0.58,2.24),P=0.25],再手术率[RR=0.50,95%CI(0.15,1.63),P=0.25]。最后的结果说明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支撑管外引流较内引流在胰管直径≥3mm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率、术后死亡率、住院天数、再手术率等方面,尚不能认为这两种引流方式有差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根据这次的Meta-分析,我们认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胰管支撑管外引流较内引流在预防术后胰瘘方面,尤其是在(B/C)级术后胰瘘、胰管直径较细(直径<3mm)、胰腺质地较软术后胰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文献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来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