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地域辽阔,行政区域包括云、贵、川、渝、藏五个省级行政区,2015年常住人口 1.99亿,行政面积占国土面积1/4。同时,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储藏丰富,目前已发现矿种130余种,部分矿种储量居全国甚至全球前列。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采矿技术落后、管理松弛,基础十分薄弱;60年代之后,采矿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80年代之后,矿业经济高速发展,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矿产开发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重金属因其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等特点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同时,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貌单元一、二级阶梯,地势落差大,也是我国主要水系的补给区及上游河段分布区,其独特的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性。本文从西南地区水文地质结构特点出发对西南某铅锌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做以下研究:(1)通过阐述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行为特征、运移规律,结合重金属污染源的污染特征,研究分析基于过程的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机理。并从重金属污染特征、固有脆弱性、特殊脆弱性和地下水价值水平四个方面分析造成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从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出发,选取重金属污染物毒性等15个评价指标,形成针对西南矿区实际特点的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2)介绍三角模糊数法和突变级数法两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三角模糊数法评价过程简单快捷,适用性较强;突变级数法不涉及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3)以西南某铅锌矿区为例,应用三角模糊数法和突变级数法对该铅锌矿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并将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该铅锌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受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总体处于较低至中等等级,说明该地区地下水受到了较轻微的重金属污染,同时也验证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