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女性运输机飞行员和女性科技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动平板检查测最大耗氧量,之后观察职业分组和体能分组的女性人群在反复体位改变中的多项心血管指标的变化,总结机体在反复体位改变刺激下心血管系统的反应规律,探讨其与体能的关系,为我国女性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用1分钟递增程序(pulmonary)测试出被试者的最大耗氧量水平,之后按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选拔程序进行旋转,以平卧位参数为对照,取体位改变中四次头低位以及紧跟其后的+50°体位时的心率、血压、每搏量、心输出量等心血管指标进行分析。将24名女性被试者按照职业分为2组,再以最大耗氧量35ml/kg/min为标准分成2组,将以上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女飞行员组(A组)的最大耗氧量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工作人员组(B组)(P<0.01)。2.血液重新分布实验评级中,耗氧量高的组(C组)Ⅰ级2人,Ⅱ级10人;耗氧量低的组(D组)Ⅱ级5人,Ⅲ级7人。3.以0°时的心率为对照,女性人群均为负角度时HR下降,正角度时HR升高,随着负角度的增加HR的波动也逐渐变大,但4个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4个组别的SBP、DBP和MBP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C组在正负角度变化时血压波动较为平稳,B、D组在负角度增大后的实验中血压变化幅度大幅增加;A组的ΔBP明显高于B组(P<0.01),C组的△BP明显高于D组(P<0.01),以ΔMBP尤为明显(P<0.001)。4.A组的SV要明显大于B组,C组的SV要明显大于D组(P<0.01)。4组每搏量在体位改变时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均为在负角度时上升,在正角度时下降。4组的CO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A组的CO与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C组的CO与D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的CO大于B组,每个角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的曲线起伏更大。结论:1.最大耗氧量较高的女性人群对反复体位改变造成的血液重新分布具有较好的调节适应能力。2.不同女性人群在反复体位改变中心血管系统的多项参数差异明显,其中血压和心输出量的变化特点最为明显。3.在女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选拔中需考虑最大耗氧量的因素,后期训练需根据职业特点尽量提高其最大耗氧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