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自西向东日夜奔流,滋润着这片世界东方的古老大国,从歌曲《黄河大合唱》到电影《黄土地》,再从纪录片《黄河》到电视节目《直播黄河》,黄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出现都象征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黄河影像的书写记录下黄河沿岸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灌溉起大片沃野,建设起美丽的家园。自1895年电影诞生之际,影像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播影像的方式,能够真实地记录并反映着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变迁。纪录片凭借其真实客观的特点,对于黄河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消费文化的语境中,人们不再满足千篇一律的视觉体验,美学色彩已经浸润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也更加挑剔,高分辨率的画面、沉浸纯净的声音成为人们评价视听作品的首要标准。而在这种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也在发生着改变。众所周知,电影和电视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更加轻便、功能更加强大的摄录设备走进万千家庭之中,影视创作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近年来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使人们用低成本的方式从空中俯瞰大地成为可能,航拍画面恢弘大气的特点与黄河的影像书写不谋而合,从空中记录黄河两岸的风光与发展,聚焦时代主题,用创新性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主流价值和时代风貌。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记录现实并且表达思想主题的过程,创作者运用不同的拍摄和艺术呈现方式和会产生不同的观看体验,航拍的出现打破了人类身体的束缚,延伸了受众的观看视野,让纪录片的记录视角可以克服地球引力,用极具空间文化意味的俯瞰视角去观察客观世界,纪录片中的航拍画面释放了受众长期以来平视的审美疲劳。随着大量同类型的作品出现,航拍纪录片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类型,航拍纪录片利用独特的科技手段实现高空大范围俯瞰的视角,记录下人们身边“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在这其中极具美学意味,进一步顺应了现代社会的时代风貌与审美风尚。纪录片中所谈论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富有感情色彩、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主题,那么黄河航拍纪录片的创作内容就是黄河流域千百年来难以割舍的民族情怀,黄河儿女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创造出辉煌的黄河文明;植根记忆深处的传统民俗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是当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黄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相较于此前的印刷时代时的文字和口述的方式传承文化,如今使用影像的方式传达理性的、抽象的文化,更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认同感;立足时代发展生态意识使得黄河流域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黄河航拍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也应当将这些在发展中涌现出的黄河故事记录其中,更加注重故事本位,探索出一条符合和尊重观众审美需求的创作道路。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结合无人机航拍的优势,首先要采用多元化的叙事策略,将影片主题进一步凝练与升华;其次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航拍影像的造型效果,灵活运用多种造型方式,无人机的不同运镜方式呈现出主体的多种姿态,避免长时间运用单调的大景别,适时地回到地面,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最后在声音的处理上要注重解说词、音乐和音响的联系与配合,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本文通过毕业设计作品《飞越黄河》的创作总结出了有价值的航拍纪录片不仅仅要激起观众的审美意识,更要激起人们的社会意识,去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并引发深刻的思考。这不是创作者简单地操控无人机起飞降落就可以完成,需要更深切的观察与学习,去领会文化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创作出更具文化意蕴的优秀航拍纪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