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基础建设中,产生了大量的泥浆废水,其无害化处理日益成为环保领域的一大难题。泥浆含水量高,脱水是减少其体积以实现减量、降低处置和再利用成为的关键。目前常用机械脱水法,虽可以有效的脱除其中的自由水,但如泥浆中含有较多的粉粒和黏粒时,机械脱水法则受制于土体的水力传导系数,在泥浆处理中脱水固结缓慢难以有效脱除其中的毛细水和结合水。近年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电渗技术也引入到泥浆脱水中,实验发现,该技术可以有效脱除这部分孔隙水,但其费用较高。因此,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研究泥浆的电渗快速脱水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鉴于此,以宁波地区桩基工程中产生的泥浆为例,自制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新装置可同时进行自重脱水和电渗脱水试验。为深入研究泥浆电渗脱水的机理,在模型试验中,通过定时量测电压、电流、脱水量等参数,分析了耗能规律,探讨了电势梯度、含水量等因素对电渗脱水量和耗能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通电初期,脱水较快,且能耗较低,而且电压梯度越大,电流和脱水量也就越大,电渗时间也就相对缩短。为研究加速泥浆电渗脱水的措施和手段,还分别尝试了联合自重脱水、加载脱水和添加化学制剂等手段。试验表明,电渗联合加载脱水效果较好,但自重脱水效果较差,而添加化学制剂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种类和投加量。为验证电渗脱水的效果,对比了直接通电和自渗后通电的脱水量、电流和能耗。分析表明,直接通电的电渗脱水效果更好,电能消耗更少。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泥浆高度的变化和试验后期的含水率发现,泥浆在前期沉降期明显,当含水率接近30%时,脱水效果不再显著。最后,还讨论了电极与泥浆接触面积的影响。电极制作时应尽量增大与泥浆的接触面积,这样在电渗试验时,可以使泥浆中的电流更加均匀,测得数据更加准确,并且会使脱水量增大,脱水速率加快,最终的脱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