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山州砚山县白沙坡彝族村地处半山区,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当地植被不断退化,日益严重的石漠化灾害导致村民农业收入逐年递减,白沙坡村急需发展特色产业以替代日渐减产的传统农业,同时促进村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砚山白沙坡村彝族传统手工刺绣(以下简称白沙坡手工刺绣)在砚山首家刺绣公司的挖掘开发下,带动了当地一批妇女与其合作,在打响了白沙坡刺绣品牌的同时,为当地彝族妇女带来了一笔额外的收入。白沙坡手工刺绣呈现出可以替代传统农业,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特点。但在经历了生产方式的不断变迁后,白沙坡手工刺绣的发展却步入了瓶颈。首先是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这导致了公司与农户的正常合作被迫终止,在此影响下刺绣协会的运行也随之停滞,白沙坡手工刺绣的发展在历经了一段时间的辉煌过后,陷入了发展困境。 本文通过对砚山县白沙坡村的实地调查,对当地彝族传统手工刺绣发展中的企业、农户、协会、政府四方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解析了当地彝族手工刺绣发展陷入瓶颈的诸多原因。为了解决白沙坡手工刺绣的发展困境,本文以各经济主体实现多方共赢为目的,建立博弈模型,就合作各方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或风险与成本最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带动经济增收的发展模式在初见成效后继而走向没落的典型案例,笔者通过对当地最直接深入的调查,试图以各经济主体行为导致的风险和问题为突破点,找出解决此类地区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困境的对策,继而有效提高此类地区农民经济收入,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