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经内镜下活检病理或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病例共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男:女=1:1.36,年龄范围为21~85岁,平均年龄为60岁,50岁以上者25例,占75.8%。本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以上腹痛及上腹不适为主(28例,84.8%),其次为腹胀、食欲减退、呕血黑便、恶心、呕吐和反酸。经内镜活检确诊淋巴瘤的29例(87.9%),其余4例为手术病理确诊,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累及胃窦5例(15.2%),胃体7例(21.2%),累及窦体10例(30.3%),底体7例(21.2%),累及两个部位以上者4例(12.1%)。内镜表现为溃疡型18例(54.6%),弥漫浸润型7例(21.2%);结节型8例(24.2%)。27例患者Hp检测阳性(27/33,81.8%),其中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Hp阳性16例(16/18,88.9%),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8/12,66.7%),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Hp阳性率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18例54.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36.4%),MALT淋巴瘤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分期:ⅠE期12例(36.4%),ⅡE期8例(24.2%),ⅢE期10例(30.3%),ⅣE期3例(9.1%)。MALT淋巴瘤组同其他各组对比,MALT淋巴瘤组中临床病理分期以ⅠE期的患者更为多见,此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25)。30例接受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和术后辅助化疗,死亡2例,4例单纯手术治疗。其余18例接受单独化疗,死亡7例。结论:1.幽门螺杆菌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2. PGML的确诊需行内镜下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目前内镜下组织活检确诊率仍较低,考虑与胃镜下取材不当或过浅不能达到病灶有关,故对于可疑该病的患者建议多次内镜下活检及多部位深层次活检以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