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化语境决定了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应以提高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一项主要目标。然而,国内许多大学的英语语言教育偏重目标语文化,忽视了培养学生用英语顺畅地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很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了单向、被动的交际者,即在跨文化交流中被动地提供交际对方所需的信息,或单向地了解、获取英美文化知识,没有意识和能力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英语教育界,从丛于2000年明确“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之后,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展开了理论或实践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英语教育的本土化、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等。然而,这些研究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比如,前期的定量研究大多测试学生翻译有关中国文化的词汇的能力,忽略了考察其对中国文化知识自主表达、完整叙述的能力。此外,中国文化元素是否包含在英语语言教学课堂内是前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然而,课外的中国文化教育、大学生对失语现象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改善这一现象的期望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回答。总结以上研究情况,根据多元文化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本文通过测试和访谈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测试选取了河北科技大学21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英语专业64名,非英语专业146名,目的是调查大学生中普遍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表征,具体表现为其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具备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访谈在所有参加测试的21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100名,目的是调查“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学生对其的态度和改进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受试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尚可,但缺乏将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翻译成英语的能力,尤其缺乏完整叙述的能力。在随后进行的访谈中,接受访谈的学生列举了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教师教学、教材以及考试。但所有学生对改进这一现状满怀信心和期望。为了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主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合理地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另外,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方案,比如运用有效的教学法、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设计针对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