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政策上的重视,生态文明研究也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传播则是倚赖城市的传播体系来运行。笔者认为,作为传播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细化分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体系研究在学科构成上更加多元,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城市建设与规划等很多方面。笔者在整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内容的研究中看出国内的学者对城市生态文明体系其实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研究几乎没有。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舞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之传播体系构建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归根结底,研究传播体系是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早已超过50%,城市进入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背景下,高瞻远瞩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显然具有引领意义。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且以传播学理论为分析工具,深入讨论了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构建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的解决对策。 首先,本论文明确了城市生态文明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定义。 其次,本论文分析城市生态文明的内容,寻求解决问题的各个途径。在论文前部分,笔者就提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思维,与环境破环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息息相关。针对生态文明观念的由来,笔者认为,这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概念,脱胎于最初由西方发达国家定义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国虽然自古讲求天人合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其更加符合一种政治理想的态度,从笔者角度出发,我国古代萌发的思想并不是现代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念。 因此,在论文的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形成背景,联系到传播体系构建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中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承接,社会转型对经济发展模式的促进,城市发展激化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媒介环境变化五个方面。 再次,本论文以成都为文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体系分析,其中内容和效果分析是伴随着传播者、大众媒介和受众的分析同时进行的,所以没有专门整理内容进行章节上的归纳。 论文的第四章,笔者分析了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特点。阐明了选择成都为案例的原因,并从政府机构的引导、市民和民间组织的参与及媒体监督三个方面对成都城市生态文明传播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根据内容分析,总结了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构建模式。 论文的第五章,笔者总结了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笔者认为,成都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媒介的监督力度不够,这是因为媒体更重视经济利益和关注度,其次媒体渠道被权力垄断;城市公权的管理过度,这是因为权力机构中主要领导所拥有的权力过于集中,可以凭借个人意志干预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其次权力监督体制作用微弱;成都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以及对反馈渠道缺乏了解,因为粗放的经济模式为市民创造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财富的追求远高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其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是不完善的,市民们缺少机会和权利去了解和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监督。 最后,根据前文对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体系中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建议,包括构建原则、思路和构建途径。 论文的第六章,笔者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理想模式,包括各要素的作用、体系运作的特色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传播体系的构建原则、思路和途径,笔者认为构建途径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划分城市权力机构的责任范围、发挥城市大众媒介的功能、确保城市受众的传播权利。 本文研究发现,影响成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体系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态文明传播体系中,成都的传播体系不够平衡,整体上呈现由上至下的层级结构,所以媒体和城市公众始终处于最下端的位置。因为城市权力机构的主导作用,政府几乎承担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大部分责任,加之经济利益驱动性较弱、媒介和信息反馈渠道的不易掌握,这影响了普通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而问题的解决正是需要从城市政府、媒体、受众从发,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体系的运行,要注意平等、公开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