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输运特性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i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最早被发现也是最典型的二维碳材料。它具有极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许多优异的电子性质。然而本征零带隙限制了石墨烯在半导体电子学的应用。人们因此提出能带工程,发展了多种带隙可控的石墨烯衍生物。同时,大量由sp和sp2杂化碳原子组成的石墨炔体系逐渐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它们具有丰富的结构,可以是半导体、金属或者半金属。随着越来越多二维碳材料的涌现,预测其电子性质并发掘电学性能突出的体系,对于发展二维碳材料电子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二维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提出了设计新型二维碳材料的思路,发现了同时具有高迁移率和非零带隙的体系,考察了石墨烯基纳米器件的量子输运性质。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探索二维碳材料的电子结构。提出氮化硼杂化是调控石墨烯带隙的最有效方式;设计了两种新型石墨炔,它们分别为半导体和金属;在二元模型的基础上,发现拓扑结构从六方演变为四方时,狄拉克锥的存在概率逐渐降低直至为零;设计了一系列四方二维碳材料,发现它们大多为金属,但其中一个体系具有赝自旋为1的新奇狄拉克锥结构,可能出现极其特殊的电子性质。  (二)计算二维碳材料的本征迁移率。从石墨烯纳米带入手,证明了石墨烯中迁移率与带隙的反比关系来源于有效质量对带隙的线性依赖,指出降低形变势常数对于提高迁移率的重要性;发现氮化硼杂化石墨烯在带隙为0.38~1.39 eV时,其本征迁移率主要分布在1.7×103~1.1×105cm2 V-1 s-1,个别体系甚至具有可达6.6×106 cm2 V-1 s-1的超高迁移率,且它的输运极性可以用应变进行调控;计算了半导体性和含狄拉克锥的石墨炔体系的本征迁移率,发现它们大多在105 cm2 V-1 s-1以上。  (三)预测石墨烯基纳米器件的量子输运行为。探索了应变对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ZGNRs)的量子输运行为的影响,发现在约0.05的切应变下,所有ZGNRs表现出统一的输运行为,能用作纳米导线;与北京大学郭雪峰课题组合作,共同研究了以石墨烯为电极的二芳烯分子器件的光致电导转换,证明光引发的分子构象转变会导致分子器件从关态变为开态,其输运行为可以用势垒和共振隧穿模型进行解释。
其他文献
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普遍存在于大白菜种植区。近年由于连作等因素的影响,使一般地块的发病株率在35%左右,严重田块可达50%以上,已成为大白菜生产的一大障碍,给
图形、色彩、文字是构成海报设计的基本三大元素,在海报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视觉元素,可以直接传递出作品的大致主题或文字和图形难以表达的含义,色彩规律的
一般认为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属自由基机理,但是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又有着经典自由基聚合机理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如水中的聚合速率显著高于有机溶剂中的聚合速率,这种强烈的溶剂效应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中外的一些电影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经意或者不经意之间都在将有些绘画造型艺术的规律特征和内在要求运用在电影制作当中,这种现象在现代电影制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比
C=N双键的切断在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切断C=N双键比切断C-N键更具挑战性。碳二亚胺是一类含有累积C=N双键的杂联烯类化合物,其碳氮双键的选择性切断是碳二亚胺化学领域的重要方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氢键、芳烃-氟代芳烃相互作用、配位作用和静电作用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对环加成反应进行调控,内容主要包括晶体中调控的炔和叠氮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和
有机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价廉易得、操作简便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基于氨基酸骨架的伯仲二胺催化剂和季鏻
用原位水热合成的方法,在陶瓷管外表面合成了ZSM-5沸石分子筛膜.XRD分析表明,该膜具有ZSM-5的特征峰,而且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其特征峰增强.SEM分析结果表明,膜表面由一层
有机硼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广泛应用于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以及多种官能团转化反应。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员,烷基硼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以及药物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