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不同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dficiency virus, HIV)感染阶段淋巴结(Lymph nodes, LNs)纤维化情况以及导致纤维化的可能致病机制,同时,探讨HIV感染后影响LNs内微环境的趋化因子的改变,以及因HIV感染导致的微生物易位可能对滤泡辅助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Tfh)功能的影响。方法:第一个研究选择HIV感染者43例,分为HIV感染无症状组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组,留取外周浅表LNs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组织;另外选择非HIV感染者1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样取其外周浅表LNs活检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LNs中CD4+T淋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7定量和分布情况。第二个研究收集HIV感染者活检外周浅表LNs32例,其中HIV感染无症状者组10例,AIDS组22例。将LNs分为两部分,一部分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另一部分研磨淋巴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检测的实验,检测不同T细胞亚群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 ng growth factor, TGF)-β1的表达。同时以不同TGF-β 1浓度刺激淋巴系统成纤维细胞,以高表达TGF-β1的CD8+T淋巴细胞与后者共培养,利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情况。第三个研究选取不同HIV感染阶段的患者43例,分为HIV感染无症状组和AIDS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LNs中CCL19、CCL21、CXCL12、 CXCL13的分泌及分布情况,另选非HIV感染者浅表LNs活检标本12例为对照。第四个研究选取非HIV感染者外周浅表LNs共20例,分别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R848刺激,或者在HIV-1感染同时以LPS和R848刺激,利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Tfh细胞表达Ki67.CXCR5和BcL6情况。结果:第一个研究中:1.随着病程进展,HIV感染者外周浅表LNs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AIDS组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HIV感染无症状者外周浅表LNs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IDS患者则显著减少;3.HIV感染者外周浅表LNs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量呈负相关,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4.3组IL-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IDS组部分患者LNs中IL-7呈局部聚集性分泌。第二个研究中:1.在非HIV感染者、HIV感染无症状组和AIDS患者LNs内大量细胞表达TGF-β1,但在感染者LNs中TGF-β1阳性细胞分布紊乱;2.HIV感染无症状组和对照组LNs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频数无明显差异,但前者LNs中TGF-β1+Tregs频数更高。AIDS患者组Tregs频数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下降,TGF-β 1+Tregs频数虽也均较其他两组偏低,但差异仅与HIV感染无症状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中均有一群高表达TGF-β1的T细胞,其中以HIV感染无症状组频数最高,AIDS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在感染者中,这群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CD8+T淋巴细胞,而非感染者则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4.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有计量依赖性,高表达TGF-β1的CD8+T淋巴细胞可能是HIV感染后LNs纤维化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5.与非HIV感染者比,HIV感染无症状者与AIDS患者LNs中表达CD38或PD-1的CD8+T淋巴细胞频数显著升高,表达CD127的CD8+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三个研究中:1.HIV感染无症状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浅表LNs内仅CCL21表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CL19、CXCL12及CXCL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IDS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浅表LNs中CCL19、CXCL13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CL21、CXCL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症状组相比,相关趋化因子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IV感染至AIDS期后,外周浅表LNs中各个趋化因子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域界线。第四个研究中:1.LPS和R848的刺激可以促使Tfh细胞扩张并高表达BcL6,虽然R848相对于LPS起效晚,但作用效果更强;2.HIV-1感染可显著下调Tfh细胞表达BcL6, LPS可协助HIV进一步抑制Tfh细胞BcL6的表达。因此,HIV本身可能是导致Tfh细胞功能异常的根本原因,而LPS可以起到协同作用;3.LPS和R848刺激可导致Tfh细胞下调CXCR5表达,使Tfh细胞接受CXCL13趋化定位于淋巴滤泡中的能力降低。结论:HIV感染后外周浅表LNs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导致结构破坏,可能是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IL-7有随病程进展而分泌增加的趋势,但仍不足以弥补LNs结构破坏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慢性炎症所导致的高表达TGF-β1的CD8+T淋巴细胞在慢性HIV感染LNs增多,是LNs纤维化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HIV感染者外周浅表LNs中相关趋化因子的改变可能是机体代偿和LNs结构破坏的结果,而这种变化又进一步促进了免疫功能的破坏和CD4+T淋巴细胞的减少。HIV感染后消化道微生物产物的漏入可能刺激了Tfh细胞的扩张,但同时导致了其功能的受损,而HIV本身可能是导致Tfh细胞功能异常的根本原因。因此,抑制感染后大量微生物产物的易位,可能改善感染者体液免疫功能,进而提高针对HIV的清除能力,降低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