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对“隐”思想的诠释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在天地的场域中生存与展开自身的命运,先天地被赋予了具有属类规定性的“性”,通过对“性”的统领认知“道”的广大与宏伟,遵循于“道”是人类成长的唯一之路(根据儒家“人者,仁也”“恶不与善对”“生生”理论,“善”是唯一成长之路),体现了人与天地以及鬼神的“参”与协调,是曰“配天”,是“教”的终极实现。“隐”思想体现在“性”“命”“道”“教”的过程中,在《中庸》文本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存在。宋、明儒对《中庸》“隐”思想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诠释面向。通过对文本的体悟、文本流的理解,宋儒更侧重形上学和工夫论来解读《中庸》“隐”思想,这种解读开始于“肯定世界”的基源问题理论;明儒则侧重从心性论和实用论角度解读“隐”思想,此种解读因其“肯定人心”的基源问题理论。周敦颐、张载以为《中庸》的“隐”思想,在形上学层面是一种氤氲的、弥散的、流荡的、升降的、往来变化的、动静相感的、不可测度的存在。周张二人从“有无”的层面论述“隐”具有形上学的性质。二程、朱熹则侧重在经验层面认为“隐”是一种隐微的、不易察觉的存在。“隐”存在于人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是需要时时戒慎恐惧对待的一种事实上的存在。王阳明及王门后学多认为“隐”不是存在于外界事物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中的。他们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与宋儒有一定的不同,他们将“客观”转入到了“主观”上来了。他们多认为“隐”是“蕴于心者”、“纤毫莫遁”的存在。他们将“隐”与“几”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精一”“精微”的“隐”思想理论。吕柟、王夫之大体认为“隐”是存在于真实的世界,而非“形上”世界中一种“虚幻”的存在。他们主张回归到真实的现实生活状态来认知“隐”思想。宋、明儒的诠释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护教”的,是儒学视域内的自我诠释与自我发展。通过对《中庸》“隐”思想的内在稳定性与文本开放性的明晰,得出《中庸》“隐”思想解读中当有一定的“诠释界限”,应当注重“视域融合”。《中庸》“隐”思想蕴含在《中庸》文本中,通过宋、明儒者的诠释其哲学内涵更加得以澄明。
其他文献
辽宁丹东市中医院病房楼,曾在1990年荣获“鲁班奖”。之后医院有过一些局部的改建,目前一个较大的改建项目正在招标。副院长董践宇亲历了这些年的改建过程,总结了6点心得——
目的 探究孕期乳头保健对产后乳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入我院体检并在我院生产的产妇中抽取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孕检中实施常规护
为了解决钻修机能力有限、海上丛式井槽口限制导致水平井靶前欠位移以及下部轨迹因地质资料不足需要频繁调整等技术问题,通过对C33H井井身结构优化、合理轨迹设计、优选钻具组
针对深水平台作业中遭遇台风平台需要优选紧急避航路线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隔水管拖航过程的力学模型,简化波浪和海流作用,得到了软、硬悬挂隔水管长度与许用最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斑块稳定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阐明它们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连续性患者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