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印尼群岛自传统社会就孕育了深厚的庇护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庇护关系已经内化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既定社会规则。印尼华人作为外来族群,能否适时的调整自己角色以适应本土庇护制的社会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本文试图探究印尼民主转型时期华人群体在地方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庇护实践。为此,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印尼苏北省首府棉兰市为考察对象,来研究选举政治下华人与当权者和基层群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尼群岛自传统社会就孕育了深厚的庇护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庇护关系已经内化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既定社会规则。印尼华人作为外来族群,能否适时的调整自己角色以适应本土庇护制的社会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本文试图探究印尼民主转型时期华人群体在地方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庇护实践。为此,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印尼苏北省首府棉兰市为考察对象,来研究选举政治下华人与当权者和基层群众之间的利益流动和庇护往来,从而观察不同社会阶层华人在现代地方庇护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此外本文还连带描写了印尼地方选举中横向的族群动员模式与纵向的庇护动员之间的博弈过程,来探究现代庇护政党制的脆弱性以及华族在参政上的困难性。本文认为,现代庇护政党体制下,华人凭借在地方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深厚的基层庇护网络,既充当了政党/候选人的侍从,同时又是底层选民的宗主。因而,他们是地方选举庇护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深刻的影响了地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走向。然而,华人群体在基层的庇护实践仍会受到社会上族群联合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庇护关系的凝聚力,使得华人在政治参与方面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华人的基层庇护实践仍然对地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印尼地方华人的生存发展置于现代庇护政治分析的框架下,剖析双方在选举中的动态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深入的了解华人在基层社会中的政治参与、经济发展以及融入主流社会的情况,进而更好的考察华人群体在整个印尼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角色和作用。
其他文献
柳诒徵之《中国文化史》是处在一种思想剧烈变动、时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写就的。与经过史学革命之后的新派学人不同,柳诒徵来拒绝将史学限于实证,在他看来,史学还应该承担经世致用的功能。其取法可以概括为,在洞见历史的过程中努力去沟通古、今、新、旧而最终实现对现实的烛照,其根本追求在于“正人心”。在这个研究路径下,柳氏的思想取向具体表现为,在尽量体谅文化史之难处的前提下,努力在中国文化辉煌创造的时代去发现与现
两次世界大战使各国意识到了石油对于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作为石油储藏中心的中东地区自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关注,英美等国围绕争夺石油资源展开了长期斡旋。70年代中东战争的爆发是欧美分歧的导火线,而石油禁运使欧美矛盾升级最终爆发,双方在指责对方的怨声载道中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石油政策。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之上,从危机管理的视角来考察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欧美关系的转变,探究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分歧产生与协调过
马其昶生活于清末民初,是桐城派的殿军人物之一。他长期居于桐城,继承着桐城派以“义理为宗”的学术传统,同时旁涉佛老,兼及百家。本文以他的《老子故》为研究的主要材料,采用思想史、学术史和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子故》的注解特色和解老宗旨进行综合探究,以彰显马其昶的老学成就及其思想特征。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桐城派以义理为宗的学术传统及其生平经历和交游。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如姚鼐、方东树、姚莹等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时期,作为调剂社会经济,扶助工商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近代银行在此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主要围绕存款、放款及投资三大业务,充分运用社会闲散资金,加速资本的流通速度,不仅巩固了银行自身的实力,而且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口金城银行作为金城银行的重要分支机构之一,从创设之始即秉承总行放款业务的方针与原则,面
北洋时期,宁夏道、西宁道还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省份,当时的甘肃省统辖范围包括今宁夏、青海地区。因此,甘肃省是当时西北最大的省区,也是西北的军事要塞。这一时期,由于各军阀之间混战不断,甘肃作为西北重地,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虽未发生大的战争,但其政局与社会发展也受到军阀因素的深刻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希望从军事史的角度,对甘肃陆军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对北洋时期甘肃省陆军的军事编制、武器装备、后勤建设、军事
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后,开始在农村推行全面集体化,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纳入合作社。农民的收入是否增加,不仅是一个生产问题,也是一个分配问题。在集体化前期,农村的农业收入是否有增加?生产条件改善如何?农业收入分配的政策有哪些?这些政策在基层社会是如何运行的?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何变化?本文利用山东省东平县刘所村的村庄档案,对农村的收入和分配问题做一个微观的研究。 刘所村与华北地区的其他农村一样,在
失业工人救济问题,其研究成果迄今为止较为薄弱。事实上,这一问题暗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失业工人及其救济。目前对失业工人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多集中在1927-1937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对抗战后救济问题的研究,其关注点也多集中在宏观上的救济措施、善后救济机构以及战后的难民救济等。相较于此,对战后国民政府面临的严峻的失业形势、抗战后具体城市失业工人生活现状以及失业工人救济情形的研究都还远远不够。 基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中国的传统知识结构渐趋解体,思想和知识体系发生重大转型,使得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式出版业成为勾连知识和常识、思想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重要中介。出版家对于知识内化为常识、思想渗透入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曾长期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的舒新城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典型的五四青年,舒新城素存教育救国之志,随着对国内实际教育情形和近代中国教育史认识的深化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基础,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动乱时代,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粮食也一直是维系中央与地方的一个纽带。国家粮政制度的构建,必须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局势。粮政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工程,包括田赋政策、田赋机关、粮食政策、粮食机关;国家为谋求国内粮食生产、分配、消费的合理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粮政制度。 从民国建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京政府时期、
警察制度的创建和确立是晚清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清末新政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警察的创办和完善。为此,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作了不少的投入和努力。直至清亡前已造就了一支庞然的警察队伍。可以说清末新政是想把警政办好,而革命党人是想争取更多的警察参与到革命中来。然而警察本就具有一些政治侦伺和社会弹压的功能,再加上清末内忧外患的形势,就势必会造成警察与革命党人之间的一系列冲突纠葛。因此,革命党人对警察的认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