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既往影像学研究提供了躯体化障碍患者(somatization disorder,SD)存在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证据。改变的脑区大部分属于默认网络(DMN)。这些研究强调了SD患者脑作用机制。然而,很少有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rs-fMRI)来探讨SD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本实验则利用rs-fMRI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默认网络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2)体素相关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3)大脑两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方法:1、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诊断工具,招募了26名首发未服药的SD患者。同时从社会中招募了30名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全部受试者均进行了rs-fMRI扫描。2、在rs-fMRI扫描的当天,全部的受试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量表评估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严重性。3.fMRI影像学数据先进行预处理,再分别应用分数低频振幅(fALFF).图论、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相关分析方法对异常脑区的fALFF值、FCS值、VMHC值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HAMD、HAMA、SCL-90躯体化障碍因子得分作相关性分析。5、采用半分法和弃一法对VMHC的研究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1、SD患者组的HAMD量表分数为18.84±7.31,HAMA量表分数为22.96±10.95,SCL-90的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量表分数为28.48±10.37。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呈现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应用fALFF方法分析发现SD患者内侧前额叶(MPFC)上部的fALFF增强,左楔前叶(PCu)的fALFF减弱,其中MPFC位于DMN的前子系统,PCu位于DMN的后子系统,说明DMN的前后子系统存在分离模式。此外,MPFC上部的蔟的z值与SCL-90的躯体化障碍因子分数呈正相关。3、应用图论分析后发现SD患者的右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强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trength, FCS)较对照组增强,并且右颞下回的蔟的z值和HAMA分数呈正相关。4、应用VMHC方法分析后发现SD患者的角回和岛叶的VMHC较对照组减弱,该研究结果经随机取样半分法、弃一法检验后具有重复性。结论:1、SD患者的PCu.右颞下回、角回和岛叶存在异常,这些区域可能是SD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脑区。2、本研究结果为证明默认网络在SD患者病理生理机制中的起着重要作用提供了实验性证据。3、MPFC和右颞下回的异常分别与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MPFC的fALFF值和右颞下回的FCS值可能是判断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