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o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实证型论文,研究对象是苏州地方政府领导的地方性金融投资平台—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创投’六位一体的地方金融控股平台,这些年来持续保持了平稳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于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投资项目效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丰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地方金融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有益探索,更是强化监管、控制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情况为例,分析探讨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做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模型,探索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投资运营情况,研究市场化自主投资和政府指导投资对公司效益的影响,并在风险控制、效应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议,探索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提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通过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可知,公司项目投资的投资方式、投资阶段和利润负债比等因素对公司效益有明显影响。项目投资方式以市场化自主投资为主,且运营情况优于政府指导投资,投资阶段为成熟期的项目成功率较高,利润负债比越大的项目效益越好。做好风险控制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风险控制和协同效应等方面提出政策和建议。  关于中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前人大多侧重于分析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理论、探索中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发展障碍和未来的道路规划,较少深入到具体投资项目的角度剖析论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投资项目的角度探究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有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且更具有实践性。本文有针对性地结合苏州发展实际,具有地方特色。并由点到面,初步归纳地方金融控股公司行业规律。
其他文献
现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不仅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也与公司的治理状况和外部宏观环境密切相关。Brealey和Myers(2000)指出,公司持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以商业银行或资金提供方为核心,通过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各类商业模式合作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在国外己有上百年历史,但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崭新的事物。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亦不断增长,庞大富豪群体的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强劲,私人银行业务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县域作为国家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对区域经济研究不断深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也逐渐被提上政府工作
财政补贴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十大产业振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