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上胸椎标本横突嵴存在的观察,测量计算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与椎弓根中轴线投影点的位置关系,为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在上胸椎置钉应用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对10具上胸椎标本椎弓根相关参数进行解剖学和CT对比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②将10具上胸椎标本参数与60例门诊病人上胸椎参数对比做统计学分析;③观察20具上胸椎标本横突嵴的形态并计算其存在率;④测量计算10具上胸椎标本横突嵴-上关节面交点与椎弓根中轴线投影点的位置关系;⑤在10具上胸椎标本以横突嵴-上关节面交点为置钉点模拟置钉,测量其置钉参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上胸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因测量方法不同而不同,解剖学测量结果较CT测量有1.72%~13.64%的增大,但两者之间变化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二者对于椎弓根相关参数评估是等效的。②在上胸椎,横突嵴恒定存在,其存在率为100%,在个体之间存在的变异很少,仅是明显度的差别,但都不影响对骨嵴的辨认。③横突嵴至椎弓根上缘的距离与椎弓根上下缘皮质距离之比维持在44.74%-44.95%,波动不大。同样,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至椎弓根内缘距离与椎弓根内外缘皮质距离之比也维持在45.24%-45.90%。④在T1—T3水平椎弓根椎弓根最窄处松质骨宽度(PSW)/椎弓根横径比为60%,即在3.6—5.6mm之间,在T4—T6水平椎弓根椎弓根最窄处松质骨宽度(PSW)/椎弓根横径比为50%,即维持在2.5—2.8mm;椎弓根横断面角由T1水平29.6°逐渐减小至T6水平6.4°;椎弓根矢状面角在12.1°—19.3°波动变化趋势;椎弓根后缘皮质至椎体前缘长度(PL)随椎体节段增加而增大,由T1水平的33.7mm逐渐增大到T6水平的38.2mm。⑤以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为椎弓根螺钉进针点时,我们建议:最佳椎弓根螺钉直径在T1—T3应维持在3.6mm—5.6mm,在T4—T6维持在2.5mm—2.8mm,即T1—T3水平最佳椎弓根螺钉直径/椎弓根横径比为60%,T4—T6两者比为50%,增加螺钉直径及增大最佳椎弓根螺钉直径/椎弓根横径比将导致椎弓根皮质发生爆裂性骨折;进针时外展角由T1水平29.6°逐渐减小至T6水平6.4°;头倾角在12.1°—19.3°波动变化趋势,与椎弓根横断面角、矢状面角变化规律一致;螺钉长度随节段的增加而增加,应维持在33.7mm—38.2mm为宜。结论:①解剖学和CT对上胸椎椎弓根相关参数的测量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二者对于椎弓根相关参数评估是等效的,螺旋CT扫描重建可以用来术前评估椎弓根相关参数,为术中置入最佳系数螺钉提供数据支持。②上胸椎横突嵴恒定存在,仅是明显度的差别,但都不影响对骨嵴的辨认,该骨嵴基本上都位于椎弓根上下径中点稍偏上的位置,可作为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的横向定位标志。③该研究揭示上胸椎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与椎弓根中轴线有良好解剖对应关系,可做为一种新的上胸椎椎弓根置钉点的解剖学定位方式。④该研究测量获得了国人以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为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时,最佳置入螺钉直径、进针角度和置钉长度等相关置钉技术参数。